大屠殺紀念日:以哈戰爭加劇反猶太主義

大屠殺紀念日:以哈戰爭加劇反猶太主義
大屠殺紀念日:以哈戰爭加劇反猶太主義

國際大屠殺紀念日(1月27日)提醒我們,反猶太主義的根源深遠,而當前的以哈戰爭加劇了這種仇恨。作為基督徒,我們有責任反思歷史,反對種族偏見,並為和平與正義祈禱。

作家、丹尼森事工創辦人吉姆丹尼森(Jim Denison)在《基督教頭條》(Christian Headlines)發文,分析反猶太主義的遠因,以哈戰爭引爆新一輪的仇視。

丹尼森指出,希特勒仇視猶太人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幾個世紀前的歷史。在基督教歐洲,人們普遍相信猶太人要為耶穌基督的死負責。由於猶太人拒絕接受基督教信仰,他們被認為是魔鬼的代理人。

在中世紀,法律限制並阻止猶太人擁有土地或擔任公職,他們被迫從事放債、貿易和商業以謀生。當他們在這些職業上取得成功時,他們被指控利用這些職業來壓迫非猶太客户和社區。此外,猶太人還被指控製造瘟疫、殺害兒童進行宗教儀式以及秘密密謀統治世界。這些刻板印象和歧視形成了反猶太主義的基礎。

希特勒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將德國的戰敗歸咎於猶太人,宣稱猶太人在背後捅了德國一刀。當他的政黨納粹黨於1933年掌權時,他們的反猶太主義和種族主義成為政府的官方政策,最終導致了大屠殺的發生。

然而,反猶太主義不僅僅是希特勒和納粹的問題。現代社會中,反猶太主義依然存在並且有增長趨勢。這種敵意不僅存在於歐洲,還在全球各地,包括美國、亞洲和中東地區。

反猶太主義在大學校園中高漲,這是美國、歐洲和 世界各地對猶太人日益增長的敵意浪潮的一部分 。反誹謗聯盟 報告稱,哈馬斯 10 月 7 日入侵以色列,屠殺了1,200多名猶太人後,反猶太事件史無前例地增加了337% 。

為了避免類似的情況再次發生,我們可以從過去的歷史中學到一些教訓。

首先,我們應該承擔個人責任,不將自己的失敗歸咎於他人,而是認真面對自己的罪孽並尋求神的寬恕和憐憫。其次,我們應該努力反對種族偏見,相信每個人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並且努力以神的愛和恩典回應他人。第三,我們應該為和平祈禱,為受迫害的民族尋求安全和正義,並希望全球領導人能夠以智慧和勇氣解決中東衝突。

最後,丹尼森稱,如果每個基督徒都能夠堅定地實踐這些原則,我們有希望建立一個更和平、公正和包容的世界,並減少對猶太人和其他少數族裔的歧視和迫害。

  • 尼克·胡哲將在NRB大會舉辦「NickV內圈聚會」 分享傳福音與AI應用

    尼克·胡哲將在NRB大會舉辦「NickV內圈聚會」 分享傳福音與AI應用

    2025年NRB(國際基督教媒體大會)期間,全球知名佈道家尼克·胡哲(Nick Vujicic)將舉辦「Nick V內圈聚會」(NickV Inner Circle Gathering),向與會者分享他在2024年如何向超過6700萬人傳福音的經歷,並探討人工智能(AI)如何幫助基督徒更廣泛地傳播福音。

  • 2025年全球基督教鼓舞人心的九大趨勢

    多數基督徒的視角往往侷限於自身所處的教會和周圍環境,因而在特定情況下可能會感到灰心。然而,戈登康威爾神學院全球基督教研究中心發布的2025年報告揭示了一些重要趨勢,這些趨勢不僅延續了2024年的積極態勢,還為全球基督徒帶來了鼓舞人心的消息。

  • 居英觀察 梁麗橋盼為復興英國基督教藝術出力

    梁麗橋,一位自小熱愛水彩畫的藝術家,她的藝術創作不僅是表達內心世界的媒介,更是與神建立深厚關係的橋樑。在過程中因著一次車禍「生死10秒之間」醒悟神的眷佑決意以藝術傳福音,她近年移居英國對藝術傳福音的使命更有深刻的體會。

  • 拯救Z世代的信仰:史蒂夫·理查森對新一代宣教士的大膽呼召 [專訪]

    先鋒宣教士史蒂夫·理查森(Steve Richardson)呼籲年輕基督徒重新發現信仰,投身全球宣教。當許多教會思索如何讓年輕一代持續紮根於信仰時,理查德森的回答是:讓年輕人站出來,勇敢承擔使命,而不是為了迎合他們而削弱福音的信息。

  • 讚美之泉攜手 Matt Redman 推出中文版《The Image》——《愛的彰顯》正式發行

    知名華語敬拜團隊讚美之泉(Stream of Praise)攜手Gather Worship,近日隆重推出2025年首發單曲《愛的彰顯》(The Image)。這首歌曲由讚美之泉與全球知名敬拜主領暨音樂創作人Matt Redman(《10000 Reasons》作者)聯手創作,以中文呈現《The Image》——耶穌的愛與恩典,使華語敬拜者以母語更深刻地體會神的慈愛與憐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