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基督教报章屈指可数,其中一份具代表性的周报兼网上版《时代论坛》在今年踏入18周岁之时,亦于本月10日迁进更宽敞的新办公室,标志著新阶段的更大发展。
本报特与《时代论坛》社长李锦洪先生作电话访谈。李社长在星岛日报被神预备15年,后带著更大的异象和丰富经验创办《时代论坛》,成为一份具公信力的本地基督教报刊。
《时代论坛》的产生,是李社长以尖锐眼光看到本地教会和华人教会需要的结果。它以社会事实为主调,为信徒提供信仰反省。李社长说:"香港社会在18年来变化很大,亦遇到很多文化冲击,但我们的宗旨没有改变。"
在不断变化的世界和社会气候里,《时代论坛》秉持"植根香港、胸怀中国、放眼世界、共创时代"的宗旨。香港回归、全球化等因素推动了《时代论坛》在内容上更走出本地,放眼世界。
教会文化封闭自我,未能回应社会问题
十多年来接触教会议题的经验,令李社长对香港教会文化有更独到的看法。
他认为香港的教会文化偏向封闭和自我,令不少教会与社会脱节。"教会讲坛文化与社会讯息不配合,往往只有抽离地作原则性的教导。"他说,教会遇有大事时,却不能给信徒具体的引导。
他又认为香港的教会对敏感和争论性的问题避而不谈。为维持教会间表面的合一,往往回避争论,致令一些愿意思考和信仰要求较高的信徒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和牧养。"这是香港教会的缺乏。"他说。
香港教会缺乏讨论敏感性和争论性问题的勇气
把香港与外国教会作比较时,李社长感喟:"在外国,教会能充当社会良心,遇到争论时大家会转头去看教会。教会担当中保的角色,是平息风波的地方。"他说,在1949年中共变色后,香港教会仿佛患了"恐共症",对社会政治闭口不谈,不知不觉将重心放在社会服务上。
李社长希望《时代论坛》能负起前瞻性的角色,成为教会之间的平台,让不同的团体提出他们的见地和看法。
为贯彻这个使命,《时代论坛》更毅然承担更沉重的租金,在今年9月初租下更大的地方,并加设会议室,希望成为座谈会、文化沙龙之地,令面对面的对话更自由、没有禁忌。
教会出现画地为牢的现象?
李社长18年来目睹香港教会的讯息变得更流通,但他仍看到有不足的地方。
"办刊物原是为了让更多人看,但有些教会变得画地为牢。"
"部份教会以自我为中心,自成系统,自认为财力、人力、物力,因此不用与其他人交流。"李社长说:"即使一间教会有很多不同的刊物,但很大程度是宗派性的,只会限制在自己的神学框框里,没有向基督教媒界公开自己的开放心态。"
《时代论坛》方向:坚守原则,力求进步
《时代论坛》经历成年礼后,会否在方向、内容和风格上有所改革呢﹖
李社长说:"我们的办报原则是:做好报纸,不用什么花巧的东西。"
他又把自己和同工喻为"天国的管家",每个人必须委身,竭力做好。他又笑说:"我们不会『不务正业』,会继续做好报纸,每一期应比上期做得更好。"
《时代论坛》刚迁进新办公室,装修仍未完工,下周六二时至六时将为开放日。仍然一贯简约风格,没有什么花巧仪式,李社长只希望大家到场互相交流以示支持。
本报谨祝《时代论坛》恩上加恩,更上一层楼。
-
背诵圣经的力量——写在"全美圣经比赛"之后
《纽约时报》2024年11月报道了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举行的第16届"全美圣经比赛"(National Bible Bee)。约360名儿童和青少年齐聚一堂,参与这项比赛,其口号是:“认识神的话语,并使祂被人认识。” 对于许多非基督徒乃至基督徒来说,最令人惊叹的是,在15至18岁组别的比赛中,参赛者需记忆近1,000节经文,总计超过20,000个单词。
-
《大卫王朝》:大卫王的传奇即将登陆 Prime Video
讲述圣经人物大卫从少年成长为以色列历史上最伟大君王的剧集,《大卫王朝》(House of David),将于 2 月 27 日通过亚马逊 Prime Video 全球上线。
-
孙东升牧师:基督徒如何合宜看待川普和白宫信仰办公室
近日,华人牧者孙东升在其针对川普和“白宫信仰办公室”的评论中提醒基督徒要有合宜的看法,他提醒道:“基督信仰从来不是靠国家权力推动的,教会的复兴是依靠信徒忠心地持守圣经真理。”
-
全明星赛林书豪重返NBA球馆:我拥有一段充满奇迹和祝福的篮球生涯
2025年NBA全明星赛落下帷幕,这场汇聚联盟顶尖球员的年度盛会不仅让球迷大饱眼福,也成为一位昔日传奇球员重新与NBA连结的契机。前NBA球员林书豪分享了自己久违踏入NBA球馆的感受,坦言这是他自2019年总决赛后,首次回到这一舞台,满怀感恩地回顾自己的篮球旅程。
-
韩基总新任会长就职 宣布五月举办论坛反对 WEA 大会
刚上任的韩国基督教总联合会(韩基总)代表会长高京焕牧师(Rev. Kyung-hwan Ko)宣布,将于五月举办论坛,公开批判世界福音联盟(WEA)及其即将在韩国召开的全球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