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3千拾荒者每月$1500"垃圾征费蚀本不做!"

拾荒者福祉关注组4月27日发布"2023全港拾荒者研究调查",全港3千多名拾荒者每天回收150吨废物,每月平均收入约1500元财物却被充公,有拾荒者指垃圾征费蚀本不做;关注组呼吁政府将拾荒者正名化。

3400拾荒者:每天回收150吨废物

是次研究旨在深入了解拾荒者生活状况及对社福服务的需求,以检视现行社会福利是否足够支援这一群体。

关注组去年11月18至24日访问全港各区拾荒者,接触914位受访者,有效问卷701份,超过七成受访者年龄介乎60至79岁,女性拾荒者占81.4%。

报告显示,全港拾荒者人数介乎2,791至3,456人,每天回收废物量约150吨(100多架货车载量),对比2018年调查,工作年期中位数由4年增至7年,从事拾荒工作三年或以上人数比例由62.8%升至70.5%;每周工作中位数由5天增至7天,平均每日买卖增至2.64次,工作时数增至5.27小时,估计越多人士投身拾荒工作,拾荒亦视为一种长期劳动工种的选择。

每月赚$1,500:财物被充公

收入方面,受访者每月平均收入$1,566,整体收入平均数$7,533元,其中6.4%拾荒者领取综援,27.9%领取长者生活津贴,29.8%领取生果金。

拾荒者遭遇不礼貌对待,近半(48.5%))回收物或个人财物在过去三个月内被偷,对比2018年升逾一成;17.8%遭食环署驱赶、10.9%遭充公财物,反映欠缺回收友善空间,无法安心回收。

500元赎不回手推车:垃圾征费蚀本不做

在会上多名拾荒者申诉,70岁的秋姐退休后做过烧腊舖,2002年开始拾荒,在北区华明邨每天10多小时工作,被人歧视骂她"臭",被陌生人抢走纸皮和骂她:"妳傻㗎,畀我啦!"

最近一次去厕所几分钟后,载满纸皮的手推车被房署职员拉走,要付费500元才能取回,向区议员求助要她报警先可以处理,直至现时仍未处理事件。秋姐说时眼泛泪光:"我执几耐先有500元呀?"除此以外被食环署和其他执法人员骚扰。

她提到如果垃圾征费,"就会睇情况,系咪继续做,买垃圾胶袋后蚀本就不做,出钱买边有咁傻!"

真人图书馆现身说法:学生改变印象"不是垃圾婆"

60多岁玲姐,独居、患有糖尿病,透露糖尿上眼要长期打针,每支$7,000,还要买手推车、手套、工具,希望政府比多些资源 。

工作的时候也遇到不友善对待,到绿在区区回收发泡胶,指占地方不肯收、食环署充公纸皮等。玲姐指2005年入行$0.3一斤纸皮,现在都只是$0.7一斤,要到中秋节才能够卖到50元左右,卖纸皮还要被人呃秤,直言"有选择梗系转行啦!"

另一方面,玲姐参加社福机构的长者小组,从而认识社会福利、退休计划,也有物理治疗师帮助,早前颈侧病都治愈了。社工还带她到学校,初时被学生觉得污糟,她参加真人图书馆现身说法之后,学生改变对她的印象"不是垃圾婆",玲姐认为这样做很有教育意义。

呼吁政府将拾荒者正名化

拾荒者福祉关注组建议社区携手支持拾荒者,提供更多回收工作空间及社会互动活动。

例如政府部门和地区组织合作,在拾荒工作频繁的地方设立回收空间,或者规划停泊手推车的区域,并提供监控设施。建议活化空置政府用地,设置手推车停泊区,以方便拾荒者使用。

政府可参考社福机构实践经验,连结地区商户,容许拾荒者在限定时间内摆放手推车或整理回收物,或者让他们隔夜存放在店内。同时,建议重新检视城市规划,将拾荒者的需求纳入未来新发展区的规划。

另外,建立地区有价回收的资料库,登记拾荒者工作位置,并提供给市民查阅,促进拾荒者、市民和回收商之间的互动。机构团体也可设立拾荒者二手手推车收集库,提供替换服务并加装定位防盗器。

举办关怀活动和真人图书馆活动,让市民能够与拾荒者互动,并让拾荒者分享他们在社区中的角色。透过这些措施,希望能够营造更友善的环境,支持和尊重拾荒者在社区中的贡献。

"拾荒者福祉关注组"成员:新福事工协会- 拾平台、基督教香港信义会社会服务部- 灵合长者健康中心、圣雅各福群会- 露宿者综合服务、慈悲香港、同路舍、香港妇女劳工协会。

  • 特朗普出席复活节祈祷晚宴 他说了什么?

    特朗普出席复活节祈祷晚宴 他说了什么?

    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16日出席复活节祈祷晚宴。他在致辞中强调耶稣基督的受死与复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并呼吁国家恢复信仰的精神。他也表达了对宗教自由、家庭价值和教育改革的坚定支持,强调政府应保护基督徒免受迫害。晚宴现场有多位宗教领袖出席,包括葛福临和保拉·怀特。

  • 首获政府批准 华人神学院意大利取景拍摄《基督教在罗马》

    华人基督徒在意大利开设的首间神学院、意大利华人神学院(Italian Chinese Theological Seminary,下称意神)推出大型圣经历史地理探索影片《基督教在罗马》,深入罗马十九处最具历史价值景点,揭开基督教源流。

  • 缅因州学校刻意隐瞒家长助13岁女孩"性别转换"

    近日缅因州一位母亲起诉了女儿就读的学校,原因是学校刻意隐瞒她女儿性别焦虑的情况,并采取行动推动她进行性别认同的"社会过渡"。

  • 2025圣经公会报告:美国各世代都更多男性阅读《圣经》

    根据美国圣经公会(American Bible Society)发布的2025年《圣经现况》(State of the Bible)报告,美国阅读圣经的人数在经历多年下滑后,今年再次出现显著增长,与2024年相比,多了将近1,000万人投入读经。此外男性各每一个世代的圣经使用度都有明显提升。

  • LGBTQ合法将转化社会意识形态 英国律师促教会警醒

    基督徒关怀差会和基督教法律中心的创办人、英国律师安德利亚·威廉姆斯(Andrea Williams)向南韩基督徒分析了LGBT合法化对英国社会所带来意识形态的改变,并所造成的灾难性影响,警示基督徒警醒以待,不能掉以轻心。其言论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