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安博士:谈李光耀修身、齐家、治国之道

1
1

新加坡建国总理、91岁高龄的李光耀上月23日因罹患肺炎病逝、与世长辞,国内外闻讯后无不深表哀悼,新加坡各界、民众以及各国政要亦于数日后出席其告别仪式。综观这位政治界"巨人"的一生,现任福音文化中心总干事李健安博士认为以"先生"尊称李光耀,这不只是一个称谓,更是一份修为,传统儒家文化的特质都融汇于李光耀的身上。

李光耀植根于儒家华人传统价值,由西方教育建构了他的视野与思考模式。李健安以《大学》首篇中,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有儒家由内至外推己及人"推爱"的教导。这些品质都汇集于李光耀一身。

修身、齐家之道:深植儒家价值,终生爱妻不渝

他直言李光耀骨子里蕴涵的都是儒家价值观,而他的为人、修身,正如新加坡总统陈庆炎所言,在公在私显出绝对的诚实和廉洁,以身作则、没有妥协的余地;不耻下问、与时俱进,勇于改变,从其取消"两个就够了"的生育政策可见一斑;节俭、勤奋且浑身干劲。但他只是谦虚说:"我只不过做事有决心、有毅力、坚持不懈,我会努力直到任务达成为止,就是这样而已。"

谈到他的"齐家",李健安说李光耀的"夫妻之道"可说是基督教婚姻价值的"示范"。李光耀爱妻一生不渝,1950年与剑桥同窗柯玉芝缔结连理,两人终身厮相60载。在儿子李显龙口中的李太太是贤妻和良母,他在国葬礼悼词中提说母亲是父亲忠诚的伴侣和知己,并声称她是父亲成功背后的功臣;而在管教孩子方面,大可独当一面、独挑大梁的李太太却是位自愿平凡,而就在平凡中显出不平凡的女人。

李夫人中风卧床时,李光耀每晚陪伴左右,直至其临终他俯身吻别爱妻的那一幕令人动容。他交待子女当他离世时,把自已的骨灰与妻子的混在一起,圆李夫人的遗愿:"与丈夫像生前一样不分开。"李博士提到基督徒在婚礼中彼此立约的誓言:从今以后,无论安乐困苦,丰富贫穷,有病无病,我都敬爱你,保护你,直到终身—— 在李光耀身上表露无遗。

李光耀三个子女显龙、显扬、玮玲都只取中文名字,因为他深信母语是维系文化的语言。他又把孩子都送进华校、并且在家中规定只能和他以华语交谈直至高中毕业,给他们营造华语的家庭环境。李博士认为从他对自已华裔身份的认同、民族语言的坚持、自我民族文化的固守、孩子品格的操练、长幼尊序的看重,以及礼仪细节的不苟,这些家庭教养的实例也在见证李光耀身上流的是中国传统的血液,儒家思维是他的底蕴中枢价值观。

治国之道:一生舍己

他又指李光耀的举止言行反现了西方直率务实性格,政治手腕则是"意大利马基维理主义的体现":超越一切道德考量,使用权术、手段,以铁腕维系政治权力,达成目的。

被誉为国父,他献上一生。用他的一生建设的国家,一个成功的新加坡的背后,如他所言他舍弃了甚么,就是"我的一生。"又如李显龙在悼词中,以英国著名圣保罗大教堂建筑师Sir Christopher Wren的墓志铭名言:"If you seek his monument, look around you."对那些寻找李光耀先生纪念碑的,他们可以骄傲地回应道:look around you,难怪有一次当有人建议为他建一座纪念碑时,李光耀拒绝了;他不需要,因整个新加坡就是他的纪念碑。

最后,李健安总结这位人物——他无欲也刚、无贪也强、无私也公、无我也大;他的一生正如《出师表》结语中诸葛亮所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活出了郑板桥《竹石》所描绘高风亮节的坚韧:"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展现的是孟子"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不畏不缩的刚勇。

他又提到李光耀给后人的骨风,诚如范仲淹对东汉严光景仰的短歌所云:"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以上观点引述自《星州网》4月10日专文"李健安博士 – 李光耀先生,为人为夫为父为国父"。)

  • 宣教环境巨变,国际伙伴如何继续与中国教会同行?

    宣教环境巨变,国际伙伴如何继续与中国教会同行?

    随著中国宣教的黄金时代逐渐远去,事工的动态正在发生剧变。外籍工人被迫离开,当地教会面临日益加剧的打压。在这样的环境下,国际信徒群体如何继续支持并与亲爱的中国弟兄姊妹同行?最近的一次旅程让我深刻思考一种新的伙伴模式,以及神如何继续倾注祂的爱,并在中国开展祂的工作。

  • 特朗普政府签署法令 禁止男跨女参与女子运动

    美国当前总统特朗普于2月5日签署行政命令,正式禁止生理男性以女性身份参加女子运动。

  • 2025全球差传数据出炉:亚洲未得之民最多 宣教资源分配不均

    香港差传事工联会近日发布《2025全球差传数据》。针对全球差传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四项观察,发现全球只有3%宣教士被派往未得之民地区,而教会用于差传的奉献亦不足一成。

  • 为什么这么多超大型教会似乎存在腐败?

    近年来,超大型教会(Megachurches)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坦白说,其中一些批评是完全有道理的。在许多人看来,这些教会更像是运作成熟的商业机构,而不是单纯的敬拜场所——它们拥有庞大的预算、华丽的布道制作,有时甚至是牧师家族成员充斥教会薪资名单。正因如此,人们常常会问:"超大型教会是否腐败?" 这是一个合理的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 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呼吁推动贸易外交手段 改善中国宗教自由状况

    在2025年2月4日举行的国际宗教自由峰会(IRF Summit)上,关于如何通过结合贸易与人权议题,改善国际宗教自由状况的讨论成为一场分会的重点。这场分会讨论了美国如何利用外交手段和贸易杠杆,推动包括中国在内的"特别关注国"(CPC),改善宗教自由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