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国政府极权统治,打压宗教自由,香港社会及信徒群体如何自处?极权已临还是将临?公平点与时代论坛于10月9日在循道卫理联合教会安素堂举行"极权临近的香港:思考与回应"讲座,与会者逾千人坐的站的挤于堂内。大会亦因应参与者众多而未能入场,并于时代论坛平台现场直播。
该次讲座大会邀得三位讲者按不同向度阐释,分别有"流动共学"执委、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客席副教授许宝强、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院长邢福增、时代论坛社长任志强。
首先发言者为许宝强,以"回归人心:从文化经济学思考"为题分析香港受权威统治的由来,以及港人走向未来的契机。
极权者将人变成兽
许宝强开宗明义指,在过去百多年历史的港英时代,香港政府都是行政主导,香港的政治从来没有民主或多元化。今天的威权临近只是将遮掩威严的面纱揭开而已。而政府一直斥港人心未回归,原因在于港人不愿服从单一政权即所谓"爱党爱国"。
许宝强再指,政府试图将人变成兽,灌输要求财勿拉布阻工程导致很多人失业等思想,要使人回归兽性,"一个人如果只为为钱食而生存,这只是为劳动而已,如果香港人被统一向兽性回归就很可悲。"
不过,许宝强表示,在威权下港人仍有空间保卫人心,并强调四年前的雨伞运动非常可贵,是"第一次香港人回归人心的运动,拒绝人将经济化和将人的价值只放置在劳动工作中。"
教会捍卫公民还是与黑暗结盟?
同场另一讲者邢福增从"香港信徒群体如何自处"作出发点,并借用电影《黎明前的黑暗》指,南韩告别极权步向黎明,皆因南韩教会及牧者积极参与,以基督徒角色推动促成南韩政府由极权统治转型成民主国家。
他并指,香港政府已经步向威权时代直接干预社会各层,包括社会服务、教育等。教会办学的教育团体董事会来自政府信任的人,他们都倾向亲中,政府直接削弱教会办学团体的自主权。
特首郑月娥倡议成立宗教事务委员会协助宗教团体办事,成立政府宗教小组,而宗教小组组员亦拥有特权变为互惠互利。
邢福增直指,"宗教不用政治和政府也可以生存,但倚靠政治和政府就会加速灭亡。"
他更向教会发出挑战,"香港公民社会多方受政府打压,教会出来捍卫公民还是与黑暗结盟?"
强权暴虐 抵抗不合作
至于在强权暴虐下信徒如何自处?任志强直言"抵抗不合作"。
他分析强权者通常用两种方式打压异己。第一种是令人产生"恐惧"以苟偷安;第二种是不断说谎言指鹿为马。
任志强并提出现今信徒灵性受困,他以"MIP"为例。"M"即"微观化"信徒失去对世界全盘思考的能力;"I"即"个人化"只以个人层面思考信仰;"P"是"私有化"当上帝是阿拉丁神灯予取予用。
他因而鼓励信徒,要拆除"MIP" 灵性起革命。
问答时间:雨伞运动世人铭记
大会在问答期间,有与会者问及如何重塑社运?
许宝强表示社运不是形式参与集会,而是在社区积累小型的力量凝聚成大型的动力。他举例每次打风都会带来破坏,但为何早前台风山竹的破坏,市民却在社区自行组织协助清理修建?
许宝强相信,"这股力量是来自2014年雨伞运动后撒下的种子,就是香港人要将兽性回归为人,跳出无助绝望寻找出路。"
当许宝强列出多场世界性的革命如1789年法国大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并指2014年雨伞运动亦会成为历史,是世人都会记录下来的历史时,全场观众掌声如雷,拍掌赞成。
联署集气场
近月中国政府频繁打压国内教会、拆十字架、拘押牧者等,香港有教会宗派及信徒分别联署发声明表反对。有与会者质疑联署所起的作用。
邢福增回应,联署是"集气场",不是要改变政府的政策,而是表达我们不被改变,同时带出不同形式的效果。"有些声明是由一群宗派的信徒联署,意味著由下而上的趋势。"
读历史 与兽相处
大会主持赵善荣提问,"极权临近"信徒首要关注什么,好使极权没有这么快临到,亦有会众想多了解有关"灵性革命"的内容。
邢福增鼓励会众多读历史书籍,"1949年以前的教会认为中共政权是上帝用来审判教会、净化教会,亦有人以为与政权谈判便可以安枕无忧,也有人持著委曲求全的心态面对大时代转变。基督徒可多读教会历史的书籍,同时设想1949年的人来到2018年,他们会怎样面对这个时代,这样能给我们多思考。"
至于被问到如何与喜欢做兽的人相处?邢福增直言,道不同不相为谋,以及让对方知道其思想存在问题和哪些谬误。
不过许宝强却认为,哪些人由人化为兽不是因外在的对象而变,是内心产生恐惧而转变,况且社会上容让不同信念的人存在,所以大家无必要拉近一起,这只会做成单一化。
最后,赵善荣鼓励会众,"无力时祈求有改变的决心,雨伞给我们启蒙,一齐推动、关注社群。"
信徒:教会害怕再谈政治
会前有信徒腓力接受本报访问时表示,是次赴会乃见信仰愈来愈受政治冲击,教会鉴于"雨伞运动"引起分裂,因而害怕再谈政治,对国内的政治打压无论公开私下也避谈,遑论给信徒任何"教导"。
不过,会后他指讲者让他拾回信心,"社运可以非形式化,过去社运人士的争取亦非无用,种下人心的信念必会发芽。"他亦有在个人脸书上表达意见,视为参与社运的一种形式,期望点滴汇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