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基督徒女议长杨巧双:婚姻仕途上帝掌管

马来西亚首位华裔基督徒女议长 杨巧双:上帝信实的带领
马来西亚首位华裔基督徒女议长 杨巧双:上帝信实的带领

一个律师、不懂政治甚至没有登记成为选民的华裔基督徒杨巧双,2008年以29岁之龄当选议员,2013年击败56名男子再次当选,成为州议会第一位女议长。从参政至掌政过程充满戏剧性,但每一步都看到上帝信实的带领。

上帝应许 爱情开花

2007年1月,还没拍拖的她被一位牧师朋友预言,6月份将会有人向她求婚。她听到后觉得没可能,连约会对象都没有,而且一直到5月也没有任何迹象发生。

到了6月,杨巧双在教会负责新信徒事工,第一次登上讲台讲道,台下一位IT工程师弟兄Ramanchandran Muniandy被她吸引,奇妙的是,他近月祷告里,上帝给他异象将有一位妻子,她更在教会讲道。

杨巧双说:"他建议我为人生下一阶段祈祷,就在当月他向我求婚,我为此祷告十天后接受了他的求婚,并于翌年1月结婚。预言竟然实现,但是上帝对我们有更宏大的计划。"
参政为支持旧校友,"我与Edward一起带领小组,他对政治有浓厚的兴趣,但我既不懂政治甚至没有登记做选民。为了支持朋友才加入他的反对党派,就是民主行动党(DAP)。"

上帝同在 当选州议会女议长

婚后一个月选举开始,民主行动党决定让她竞选梳邦再也的议员席位,认为她可以吸引年轻人,Edward作她竞选经理。

"我很震惊但上帝给我为此祷告的丈夫。竞选期间自己准备不足,但他一直陪我身旁支持我。"

她的对手是一位老练的女政治家,许多人嘲笑她年轻和缺乏经验。在不利的环境下,上帝赐她智慧。"原来年轻是我的优势,所以我想到一条标语:是的,我没有经验,我没有腐败的经验!我还在集会上邀请年轻人分享他们对国家的看法和愿景。"

上帝更帮助她解决资金的缺乏。"尽管我只能从储蓄拿出大概700马币(约1,400港币)来竞选,但支持者和朋友为我募集超过30,000马币(约6万港币)的竞选经费。"

2008年仅29岁,杨巧双以71%的高投票率赢得竞选。2013年再次当选,击败56名男子,在州议会脱颖而出成为议长。她回想:"上帝引导我走这条路,我顺服了。"

上帝给力 疏解政治压力

当选后杨巧双依然坚持在马来西亚为著公义和正直而战。尽管作为执政党的领袖,她却通过加强反对党在州内的作用,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制衡。例如提出了"反对时间"说法,让反对党成员在每次州议会休会前发表意见,同时要求在审查州政府账目的委员中必须要有一名反对党成员。

在马来西亚,种族,宗教和政治是密不可分的。但是作为基督徒的她却力求在土地分配分给印度教和锡克教建庙宇问题上实行公平的原则。在任职期间,她成功让一座清真寺迁了址,协助佛教协会扩建。

可是反对者对她穷追猛打,将她出版描述上帝怎样一步一步带领她的个人传记《成为杨巧双》,用来指控她试图通过她的书"劝诱、影响和煽动"人改信基督教。

她受到公众的质疑,她说:"反对者常拿我的信仰攻击我,尤其是在网上。但我已经学会了如何应对,就是立即澄清错误的指控,保持正直廉洁,这样他们就没有什么可指控我的了。"今天她还没有受到任何指控。

公务繁忙的她现有两个女儿(6岁、4岁),但每晚都与已成为牧师的丈夫睡前轮一起祷告。

被问及是否打算长期从政,杨巧双强调:"我只想尽心做好每天的事,努力参加每次选举。我的愿望是听从上帝的旨意,当上帝让我退出政坛时,绝不会耽搁一秒。但目前为止,我觉得上帝还想让我参加下一次选举。"

她对年轻人忠告:「永远不要对上帝失去信心,祂对你的生命有美好的计划和旨

  • 研究发现读圣经比运动更有益身心健康

    研究发现读圣经比运动更有益身心健康

    美国圣经协会(American Bible Society,简称ABS)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相较于运动、冥想或与朋友相处,阅读圣经在减轻压力、缓解焦虑和孤独感、提升希望感等方面更具成效,是一种更有效的自我关怀方式。

  • 美国教会借匹克球运动拓展社区与福音事工

    匹克球(Pickleball)已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运动,如今约有近2000万人参与。而如今,教会也开始利用这项热门运动建立社区关系,甚至拓展福音工作。

  • 唐崇荣牧师发文悼念:约翰·麦克阿瑟安息主怀,享年86岁

    "如果你还不认识约翰·麦克阿瑟,那你可能尚未意识到他为这个世界带来了多么巨大的贡献。他留给世界的是一个满载讲道与写作的属灵遗产。"印尼布道家、STEMI国际事工创办人唐崇荣牧师说。

  • 专访华人护教学者骆德恩博士 为辩明真理寻索"不信的理由"

    华人护教学学者骆德恩博士( Dr Andrew Ter Ern Loke)新出版英文新书《The Biggest Questions of Existence》,以谨严的学术思维、深入浅出的文字,将多年来刨根究问的难题逐一解答。《基督日报〉访谈骆博士, 对他为何投身护教学、护教方法以及他的文化护教使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约翰·派博:关于全球宣教与狭隘的民族主义

    "9·11"事件之后,这个世界更需要被提醒:美国人并非等同于基督徒。我们"首先不是美国人、加拿大人、英国人、俄罗斯人,或尼日利亚人。在每一个国家,我们都是寄居者。我真想站在高楼顶上,对所有民族主义倾向者大喊:『在每个国家里,我们都是寄居者!』"寄居者,意思是"在美国,我也是一个异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