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锦德牧师访问(二):华人教会事工化和缺乏培训领袖
问:除此之外,你看到的华人教牧方面还有什麽方面需要注意和改善?
赵:OnTrack的性格素描Personality Factor Profile (PFP) 这个工具,有过800多名华人牧者使用过。从收回来的报告中看到,大部分华人教会的教牧同工是被动和稳定型,这点上的直接影响是——他们不怎麽带领,很被动的,由会衆话事。
若单从统计数据来看这个被动型和稳定型的教牧比例,很容易下一个结论,"难怪大部分教会都不是很增长或者增长很慢。"但事实上他们不是没有抱负。
这几年我在香港带领了9届的堂主任训练,在教导他们加强的训练中和作个人重点训练的时候,我发现大部分牧师都很有抱负,都有理想,都有领袖的能力,问题是到了教会就没有发挥了。所以我得出一个表面的结论:华人教会的文化不能让他们出来带领,不是没有领袖的人才,而是没有发挥的空间。这是与华人文化直接有关系的。
你看为何没有发挥空间呢?是因爲教会的体制还是什麽?
赵:据我的经验,我初步回应是,这与两个观念的误解有影响。第一是仆人领袖的观念,华人教会传统看领袖是仆人,太过强调"仆人",而忘记是"仆人式领袖" (Servant Leadership) 。
我通常用耶稣被卖之前,帮门徒洗脚的那一段经文説明,耶稣去到彼得前面,彼得说"你不要帮我洗脚",耶稣说:"你不能不让我洗,要不你与我无份"。这时是耶稣站在领袖的位置告诉彼得:你将来也要这样做,没有选择。这是什麽意思呢?仆人领袖不等于放弃了领袖的权,而是用仆人的心态去服事对方的同时你还是在带领的位置。但是我们常太过强调"仆人",在这样的文化下,做牧师也是仆人,做执事的也是仆人,所以以爲不要领导那麽多了,而会衆又常常不肯给人去领。
我初步得出的第二个原因是,我们太过强调"牧"人的"牧",没有想到牧人的最终目的是把"羊"培养爲将来的牧人。没错,做牧者,圣经被我们看到耶稣是大牧者,我们是被呼召出来的牧人。但是牧师和牧者这个身份,牧养不是唯一要做的。正确来説,我们的工作是将初信的人栽培带领,直到一天他们能成爲牧养人的人。这个就是"领导"的问题,而不是牧人的问题。
钗h人对牧人的观念是,只是带领羊去青草地吃草,如果我是你的牧人就单单喂你。这个不行的。我们常常牧养而忽略了属灵的监督,很少强化领袖这部分,忽略了我们是去建立人,训练人。
还有一个相关的原因是教会处于两极化的领导学中的张力中,我认爲这个二元论影响了教会发展领袖。我们常常认爲属灵的领袖就不需要领袖学,有人说领袖学的东西是属世的。在我来看来所有真理都是从神而来的,用得正确的话和有神的同在就可以用来带领群羊,建立领袖。
领袖学中合乎真理教导的就可以用,不要担心的,不要将其极化了。教会是一个属灵的有机组织,你用组织管理学去带一个属灵的有机组织,在组织方面是没有坏影响的;又比如资源分配、计划、分配,这些没有分属灵或属世的,但钗h华人教会还是将其两极化,说我们祈祷就可以,其实人的智慧也是神造的。
罪的一个意思就是人扭曲了真理才成爲罪,当领袖学爲了高举自己,那就是错的,当带领是爲了自己有权,那也是错的。但是如果运作使教会更加有效,这是没有坏处的。其实钗h事情是中性的,不要将其两极化,要有智慧地运用教会以外的资源。
我认爲以上这些是华人教会几个潜在性的问题。我认爲是构成教会弱的地方,OnTrack一直针对这些并希望改善的。
健康堂会的检查结果显示华人教会在各方面的表现如何?
赵:这里看到华人教会的另一个问题,是自检的能力很低。华人教会很少自检,在这3、4年间,做了这个检查的教会只不过是20间左右。直接说是因爲面子很重要,教会有时候活在一个自己骗自己的世界,自己放弃了一个去提升的机会。但不自检,我们那项强那项弱不知道,就很难去改善。
"自然教会"其中一个核心的就是教会需要做一个堂会调查,看强弱的部分。大部分华人教会接受这个观念,但是叫他们做,却不想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面子、不想剖白给人看,这个心态强,这也是与华人文化有关系。检讨教会中也会涉及到检讨牧者自己的领导才能,钗h教会和牧者都不是很肯去检查,很紧张别人如何看,要表现一个成左涟庤H,怕结果不好。这个与西方教会不同,西方教会比较愿意自检。
赵锦德牧师谈OnTrack的发展路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