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语"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圣经》诗篇作者大卫王面对人生逆境在徬徨日子寻求神的笑脸。中华基督教会湾仔堂吴炳华牧师在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礼拜堂证道,以诗篇42至43篇分析大卫寻求神过程中三个历程。
吴牧师表示,诗人寻求神的笑脸皆因笑脸给人一种亲切温暖的感受。至于诗人渴求祂的脸的原因,需从两篇诗篇的结构析解。
他指,42与43篇原为同一篇,可能因礼仪程式上的需要而分开,另一原因是从分段看,每一段都是由一句几乎相同的句子分隔,例如42篇5、11节及43篇5节。
吴牧师表示,虽然这三段句子相似,但表达出诗人在困苦中所经历的三个阶段,代表不同的心境。
人与神疏离心灵枯干
第一阶段是诗篇42篇1至5节。诗人借用一只干渴至几乎丧命的鹿急于寻找水源代表他心灵已"枯干",并且心渴想和朝见神。吴牧师指,昔日圣殿是神的居所,人与神生命接触场地,但诗人到圣殿敬拜神似乎是一件无可能发生的事,因而泪流回想昔日,敌人亦嘲讽诗人:"你的神在哪里呢?"
诗人不能与众人欢呼,因他面对著国破家亡、离乡别井、受人欺负、寄人篱下、不能与自己的百姓在圣殿敬拜神,对他来讲实在是有太多失去。
但最大的损失和失去,就是因找不到上帝而感受到心灵干渴;感受不到衪的临在,似乎神离他很远。
吴牧师认为,现代人生活节奏赶急,生活压力巨大,也会感到枯干,但"非因无饼无水,乃因不听耶和华的话。"(亚摩司书8:11)。我们当神是机器一按就有,但生命是要源远流长地建立才成长。
内心挣扎神在哪里
第二部是是诗篇42篇6至10节:诗人被淹没身陷大水。吴牧师指出,诗人在深渊愈挣扎愈下沉,有别于上次受外界环境影响,今次的挣扎是从内心而问神在哪里?
瀑布、深渊和波浪都比喻诗人所受的痛苦(7节)。诗人的内心好像被厚厚的乌云掩盖著,内心也像跌进"深陷的淤泥中",愈挣扎也就愈深沉下去一样,他不单觉得被神忘记甚至神己丢弃了他。因而从自己内心响起声音:"我的神在哪里呢?"
神的笑脸」予人力量
第三部分是诗篇43篇1至4节:活水的泉源。吴牧师表示,这是诗人心境的转移,由呼求神至对神恢复信心如找到活水泉源。诗人在祈求中对神慢慢恢复信心,相信上帝是永活的,从神中找到亮光和真理将会引导他,终有一天,他会再有机会与众信徒在圣殿敬拜神。
吴牧师又表示,诗篇三部分都关乎水,从鹿切慕溪水至沉进瀑布深渊波浪洪涛,至终找到活水的泉源一般充满著盼望,并且要向敌人和自己宣告"我的神在这里"。
吴牧师鼓励会众要仰望那永活的神,"仰望"是一种耐性及充满希望的等待,即是等待神的行动,什么时候来临是照神的时间不是自己的时间。
最后,吴牧师分享在在读神学期间,他的长兄在美国过世,他集中不到精神备试温习,一连七天躺在床上闷闷不乐,在第七天当向神倾诉苦情的时候,听到祂对他说:"我明白"这一句话对他来说就是"神的笑脸"给他重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