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期委身于合一运动的香港基督教协进会前总干事蒲锦昌牧师在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礼拜堂主日崇拜时,就以"从冲突到共融"为题证道,表达出对合一的祈盼,同时提出实际可行的建议。
去年为宗教改革500周年,自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新教与天主教会在教义上走上分歧的路。经历多个世纪的今天,两教愿放下彼此的歧见走上合一之路,天主教和信义宗教会(世界信义宗联会)于早年共同撰写《从冲突到共融—2017信义宗—天主教共同纪念改革运动》历史性文件,打破400多年冲突分裂的状态,一起以行动来表达合一的决心和共融的方向。
谦卑是教会合一最重要的德行
蒲锦昌牧师指,合一并非为宗教运动而设的庆典,而是双方仍在努力携手营造的终极盼望。他以《圣经》歌林多前书1章10至17节指出,使徒保罗写信给哥林多教会时指教会存著很多内部问题,最严重的是分党,有称属保罗、亚波罗、彼得,甚至耶稣基督之名,保罗劝告他们"你们中间不可分裂,只要一心一意彼此团结"。
保罗以基督信仰劝勉信徒,耶稣基督十架的智慧在一般人看为愚拙,但胜过一般人眼中的所谓智慧。"上帝拣选了世上愚拙的,为了使有智慧的羞愧。上帝也拣选了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一无所有的,为要废掉那样样都有的,是凡血肉之躯的,在上帝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1:27-29)
蒲牧师认为,谦卑是教会合一最重要的德行,而自我中心和骄傲是合一最大的障碍。
基督新教与天主教的合一
他告诉会众,基督新教与天主教可以在《圣经》翻译上合一。"大家在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一大堆其实并无教义分歧的东西上也变成不同,这根本是不必要的,也是华人教会特有的问题。"他指,应该将这些分歧缩小甚至消失,并且赞同两教学者共同翻译圣经。
在信仰日常用语,蒲牧师认为都可以减少分歧,如天主教叫"天主",基督教叫"上帝"、"神",其实多用"上主"便可以。
他指,期望有一天不再有"天主"、"上帝"、"神"的差异;不再有"圣神"、"圣灵"的分别;不再有"伯多禄"和"彼得","保禄"和"保罗"看似两个人其实是一个人。
至于在翻译和神学上含有不同理解的用词,如"神父"和"牧师","主教"和"监督","弥撒"和"崇拜","信友"和"教友","天主教徒"和"基督教徒","感恩祭"和"圣餐","铎职"和"牧职","因信成义"和"因信称义"等,可以透过对话减少或消除分歧。
一同宣扬福音和服务世人
蒲牧师又指,保罗在腓立比书4章8节劝勉腓立比教会的弟兄姊妹:"凡是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若有甚么德行,若有甚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表示只要是有益于他人的事,就可以一起做不分身分。
他指,教会举办大小的福音活动,既然基督教不同宗派可以联合举办布道会,亦有人建议天主教和基督教都可以一起举办福传聚会,他期望实现创造历史。
在社会服务、教育、医疗等方面,蒲牧师认为。若不同宗派能够联合起来一起见证,力量自然更大,效果当然会更加明显。
至于教会未来走向合一或更分裂?蒲牧师表示,"看我们有多大的信心、爱心和对未来的盼望,愿上主合一的灵在我们内心动工,叫我们更谦卑,更包容,更体会上主的心肠,以至我们更有决心和勇气。"
(蒲锦昌牧师2017年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