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出版盛事——"香港书展"刚刚落幕,据香港贸易发展局公布,今年书展共吸引104万人次入场,是历届以来最多人数。
当中基督教界特区、由基督教出版联会统筹的"基督教坊"今年共14间出版社及机构参加,主题为"阅读马拉松",以"鼓励阅读,拥抱文字,支持深耕"为口号,并设超过六十场"有Say讲场"的讲座和分享会,更在每天特定时间举行"30秒说书马拉松",凡此种种皆为推动信徒阅读。
基督教坊舒展读者心灵
基督教坊去年摊位数目为58,参展机构为15个。今年摊位仅有47个,数目比去年明显减少。记者现场所见,基督教坊入口处未见以往大型牌匾作招徕,但影音使团摊位相当醒目抢眼,红砖墙砌高及天花,此外汉语圣经协会摆设巨型十字架装置,亦相当吸引眼球。
除此之后,地板放有"基督教坊心灵书区"作为路标,皆帮助读者关注并进入基督教区。
今年各机构展出的出版物亦琳琅满目,引来不少巿民驻足,有家长带同孩子浏览售卖圣经儿童故事书的摊位翻阅欣赏;亦有年青人连群结队寻找书籍。
位于"基督教坊"入口处的"有Say讲场"及在演讲厅举行的各式专题讲座开放给公众人士,期间亦近乎坐满。台上台下互动,有问有答,反应热烈。
香港书展是吸引未信者好时机
对于基督教展商的摊位设计有何特色以吸引读者,及对参加书展的期望,文艺出版社市务经理宋碧婉向本报直言:"出版社虽没有特别设计,但会多腾出一些空间让他们可以安心地看书,尽量将新出版的书放在前面。"
对于为何参加书展,宋碧婉满有期待说:"每年十月都有『基督教联合书展』,但论吸引力,香港书展反而能够吸引到未信者。无论信徒与非信徒都会在书展闲逛,那便可以认识基督教的书籍。"
她再进一步说:"现时文艺的书室只局限在油麻地,书展可以接触到来自各地区的人,一家大细帮小朋友买书买习作,也会来到文艺拣儿童教养的书。所以香港书展不是以商业角度出发。"
读者:阅读磨练脑袋
除了从出版者的角度看信徒阅读,本报亦访问不同读者听取他们的声音。
记者走访摊位之时正好一班年青人来到文艺的书摊。其中一位表示他不是基督徒,平时很少行书店,今次只是跟基督徒朋友来看书。而自己是读历史科,来到书摊刚好看到"香港基督教会史","因为都是讲历史便有兴趣看,补充了在学校讲师没有提及的历史资料,看到教会的历史怎样转变。"
做社工的基督徒邵先生自言喜欢拣选讨论社会议题的书,不过他感无奈是:"坊间出版这类的书都带有政治立场和色彩,希望能找到中肯的评论,到基督教坊顺道想找该类书,都买了两三本,觉得帮到我从基督教的角度思考现时的社会问题。"
而邵先生亦有另类的阅读方式:"我以页数计算,每天看30至40页,如果工作太忙没有看足,第二日补回,无论如何都想保持阅读,脑袋才得磨练和保持清醒,做我这行需要这样的。"
另有在中环开设公司的张小姐喜见基督教坊是"可以看书的地方",让她的步伐放缓慢慢欣赏、拣选书籍,她说:"我买了一些『心灵关顾』的书会放在公司,让同事和客人上来都可以阅读减压,自己大概每天看一小时书,会看一些见证、基督徒营商的书。"
有读中三的黄同学向本报表示,本身不是基督徒而与她同行的朋友是信徒,来基督教坊只是顺道入来看看,对基督教书未有太多认识。同行的友人Emmi则指,"有到教会聚会,小时候看《圣经》漫画故事的书。"
她亦指教会有读书会不过未有时间参加。两人都表示,本身喜欢看英文书,未知可会在基督教坊找到合适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