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自1976年将少数民族群体定为55个,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各少数民族人口约为1.13亿,占全国人口8.49%。在中国多间神学院任院长、多年研究中国宣教的文牧在《大使命》双月刊发文分析中国少数民族的信仰及宣教策略。
各族群的古老信仰
文牧指一些民族有其主要的宗教,但也有不少的族群仍有古老的信仰,可归纳为6种:自然崇拜(信奉者相信万物都有灵魂,这些物体会给人类带来祸与福);图腾和祖先崇拜(含有神秘力量而敬拜它);本主(一种社神属多神崇拜);萨满教(以主神崇拜为主,配合自然、动植物崇拜);苯教(吸收了道教、萨满教 的思想,崇拜天、地、水、火、雪山等);东巴教(纳西族的原始宗教,以自然崇拜及祭祖为主)。
各族的信徒人数及比率
文牧续指,虽然各民族有古老的信仰,但在他们当中仍有族人接受基督教。文牧称,多年来探访各地少数民族中的宣教士,获得各族的信徒人数资料,发现基督徒人数最多的民族是"朝鲜族"共60万,比率亦相当高,占该族人口31.19%。"彝族"则20万,占2.5%;而基督徒比率最高的民族是"傈僳族"占47.25%,基督徒人数亦相当高,共30万。而基督徒人数1万或以上的民族有:佤族(7万5千)、苗族(5万)、壮族(5万)、白族(5万)、拉祜族(5万)、景颇族(5万)、土家族(3万)、满族(1万)。而最少基督徒的民族是"普米族",只有30人,占0.09%。
5个宣教策略
他解释由于中国教会自改革开放,30多年来努力传福音及建立教会,已在各民族的福音土壤上开了荒,神已为我们在宣教的路途已准备好。他为教会及差会
提出5个宣教策略。
1. 研究及认识。文牧建议针对每个少数民族群体,特别是宗教信仰、文化风俗、语言、生活、居住地区等,编写资料文件、祷告项目或宣教方法,让教会或信徒认识。
2. 动员召募。他指编写资料文件,在教会或差传聚会中传讲,召募信徒参与少数民的差传事工。
3. 职前训练。他强调,跨文化宣教工作要有良好的训练,除了基本的神学、圣经、牧养、布 道、开荒植堂等训练,还要针对跨文化宣教的课程配合,例如语言、差传、文化学习、宣教策略,甚至翻译、印刷等。他说:"如今中国已有多间跨文化宣教学院及一些短期在职的跨文化训练班,可把这些召募来的人派去接受训练。"
4. 支援。他认为,教会除了差派宣教士,还需其他方面的配合,例如文字、诗歌、圣经翻译、多媒体福音制作、门徒训练、神学教育等,支援前方的宣教士。
5. 交托。在各民族中,若有族人信主或宣教士当地植堂后,训练热心爱主的信徒成为领袖或是传道人,例如差派年轻的领袖到城市的神学院接受装备,学成后回来当传道人。
文牧盼望未来10年可以看见更多少数民族归主。
(注:"文牧"是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