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地會150年週年全台慶典「一粒麥子劇場」廣播劇率先登場

OMF
OMF

為紀念國際差傳機構「內地會」創立150年,傳遞「從中國內地到服事東亞萬民」的宣教負擔,台灣中華基督教內地會(OMF,海外基督使團)計劃全年以廣播劇、舞台劇、宣教講座、感恩禮拜和國際學術研討會等方式慶祝。

率先登場的是「一粒麥子劇場」的廣播劇將分享過去150年的歲月裏不少西方宣教士加入內地會的事奉中留下無數動人的故事,當中包括為人熟識的戴德生、劍橋七傑、富能仁、艾得理等。廣播劇自1月4日起,連續52星期在「佳音電台」播出。

中華基督教內地會總幹事袁樂國傳道認為,廣播劇不僅將這些重要的屬靈資產整理再次分享出去,同時,也能以早期宣教士對傳福音的火熱,及艱難中不放棄的心志,激勵今日基督徒起來承接棒子。

而緊接的舞台劇「落在土裡的麥子 」將於三至五月期間,由現任內地會宣教士葉大衞(David Jansen)及葉莉琪(Sigrun Jansen)夫婦主演,演出戴德生與瑪莉亞的生命故事,預計在台灣北、中、南、東各地教會及神學院巡迴演出。

而在9月4-8日在北、中、南舉行宣教講座,邀請使團總主任馮浩鎏、戴德生牧師第五代玄孫戴繼宗牧師、東亞北區主任馬錦鏗以及在台灣的宣教士們共同探討普世宣教的趨勢、創啟地區宣教策略、宣教人才培育及台灣本地基層宣教工作。袁總幹事盼望藉由宣教講座能夠傳承宣教士們多年來的事奉經驗。此外配合內地會差傳及工場辦公室,將於北、中兩地舉行150週年感恩禮拜。

國際學術研討會預計在11月19-21日在中原大學舉行,作為東亞歷史、文化、宣教重要研究對象的內地會,袁總幹事表示目前歐美、中國大陸等地學者有很多回應參與。

  • 宣教環境巨變,國際夥伴如何繼續與中國教會同行?

    宣教環境巨變,國際夥伴如何繼續與中國教會同行?

    隨著中國宣教的黃金時代逐漸遠去,事工的動態正在發生劇變。外籍工人被迫離開,當地教會面臨日益加劇的打壓。在這樣的環境下,國際信徒羣體如何繼續支持並與親愛的中國弟兄姊妹同行?最近的一次旅程讓我深刻思考一種新的夥伴模式,以及神如何繼續傾注祂的愛,並在中國開展祂的工作。

  • 特朗普政府簽署法令 禁止男跨女參與女子運動

    美國當前總統特朗普於2月5日簽署行政命令,正式禁止生理男性以女性身份參加女子運動。

  • 2025全球差傳數據出爐:亞洲未得之民最多 宣教資源分配不均

    香港差傳事工聯會近日發佈《2025全球差傳數據》。針對全球差傳現狀及未來趨勢進行四項觀察,發現全球只有3%宣教士被派往未得之民地區,而教會用於差傳的奉獻亦不足一成。

  • 為什麼這麼多超大型教會似乎存在腐敗?

    近年來,超大型教會(Megachurches)成為了輿論關注的焦點。坦白説,其中一些批評是完全有道理的。在許多人看來,這些教會更像是運作成熟的商業機構,而不是單純的敬拜場所——它們擁有龐大的預算、華麗的佈道製作,有時甚至是牧師家族成員充斥教會薪資名單。正因如此,人們常常會問:「超大型教會是否腐敗?」 這是一個合理的問題,值得深入探討。

  • 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呼籲推動貿易外交手段 改善中國宗教自由狀況

    在2025年2月4日舉行的國際宗教自由峯會(IRF Summit)上,關於如何通過結合貿易與人權議題,改善國際宗教自由狀況的討論成為一場分會的重點。這場分會討論了美國如何利用外交手段和貿易槓桿,推動包括中國在內的「特別關注國」(CPC),改善宗教自由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