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结合调解技巧 成为教会中的和平之子

冲突
冲突

如何化解教会冲突,成为教会中的和平之子?除了专业的调解技巧,更要有属灵辨别的能力,方能察验上帝的心意,心存谦卑与教友相处。香港大学精神医学系名誉教授麦基恩医生和大埔平安福音堂冼日新牧师在上周一(12日)应邀在一个讲座中从"实务"和"属灵"的角度分享调解之法。

常言道:有人的地方就有冲突。耶稣的门徒也曾发生过争执,更何况是教会的信徒?麦基恩医生笑言长老、董事会、宗派、种族甚至上帝都可能成为冲突的对象,而一旦有了"先入为主"的偏见,就需要调解员介入协助。

在面对冲突,有的人会选择互相对抗或积极逃避,或者会走中间路线,但终究不是解决的根本之道。所以,他提醒教牧同工紧记五个处理冲突的技巧:一是"自我醒觉",从省思自身的偏见、情绪问题的诱因,避免作出破坏性的行为和反应;二是"鱼缸技巧",避免过分主观投入,积极聆听别人所需;三是"松弛运动",盛怒时试著缓慢呼吸,再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空间作和谈。

此外还有"认知行为治疗"和"注意口述讯息"。前者是明白愤怒自然反应的一种,控制好想法便能够控制好情绪;而后者则避免口出埋怨,可向对方解释自己感受,增加双方的"共识感",则可免加深冲突。

按信仰解决冲

在信仰层面如何能按《圣经》真理解决冲突﹖冼日新牧师认为需要有属灵辨别的能力,透过祷告聆听上帝的声音。

他提到"依纳爵灵修法",人若被圣灵引导,内心必会安稳,伴随而的是平安、喜乐和信望爱等情感;相反,若失去上帝同在则会感到"荒凉",心中充满愤怒、恐惧、忧虑等负面情绪。他提醒信徒,每当内心有荒凉感就先不要作重要的决定,而是等候上帝直至回复安稳。真正安稳会带来信望爱,并有圣洁的生活和对人的服事,因此他吁信徒要用心灵和意念去聆听上帝的声音。

属灵辨别需要恒常操练。所以他建议教会成立属灵判辨小组,当中除了有具属灵辨别经验的教牧,更重要是透过祷告的历程寻求上帝的旨意,正如《使徒行传》十五章31节,形容的是一个群体的喜乐。

冼牧师强调"如果同工能妥善处理冲突,确实可成为整个教会的祝福。"最后也呼吁信徒将这异象带回教会,"在面对冲突时,求圣灵带领他们作出正确的决定。"

是次讲座由环球天道传基协会主办,于1月12日假尖沙咀潮人生命堂举行。

  • 宣教环境巨变,国际伙伴如何继续与中国教会同行?

    宣教环境巨变,国际伙伴如何继续与中国教会同行?

    随著中国宣教的黄金时代逐渐远去,事工的动态正在发生剧变。外籍工人被迫离开,当地教会面临日益加剧的打压。在这样的环境下,国际信徒群体如何继续支持并与亲爱的中国弟兄姊妹同行?最近的一次旅程让我深刻思考一种新的伙伴模式,以及神如何继续倾注祂的爱,并在中国开展祂的工作。

  • 特朗普政府签署法令 禁止男跨女参与女子运动

    美国当前总统特朗普于2月5日签署行政命令,正式禁止生理男性以女性身份参加女子运动。

  • 2025全球差传数据出炉:亚洲未得之民最多 宣教资源分配不均

    香港差传事工联会近日发布《2025全球差传数据》。针对全球差传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四项观察,发现全球只有3%宣教士被派往未得之民地区,而教会用于差传的奉献亦不足一成。

  • 为什么这么多超大型教会似乎存在腐败?

    近年来,超大型教会(Megachurches)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坦白说,其中一些批评是完全有道理的。在许多人看来,这些教会更像是运作成熟的商业机构,而不是单纯的敬拜场所——它们拥有庞大的预算、华丽的布道制作,有时甚至是牧师家族成员充斥教会薪资名单。正因如此,人们常常会问:"超大型教会是否腐败?" 这是一个合理的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 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呼吁推动贸易外交手段 改善中国宗教自由状况

    在2025年2月4日举行的国际宗教自由峰会(IRF Summit)上,关于如何通过结合贸易与人权议题,改善国际宗教自由状况的讨论成为一场分会的重点。这场分会讨论了美国如何利用外交手段和贸易杠杆,推动包括中国在内的"特别关注国"(CPC),改善宗教自由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