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悲苦民族争夺生存权 杨庆球牧师盼泯灭恩仇

以巴悲苦民族争夺生存权 杨庆球牧师盼泯灭恩仇
以巴悲苦民族争夺生存权 杨庆球牧师盼泯灭恩仇

宏恩基督教学院12月9日举办"以巴风云"神学讲座,杨庆球牧师指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两个民族都经历了悲苦。犹太人在过去遭受西方歧视、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迫害、纳粹屠杀;巴勒斯坦则被遗弃在20世纪成为孤儿。两民族强调拥有生存权互相争斗,杨牧师盼望祈祷、倚靠恩典、泯灭恩仇。

以巴民族悲苦之源

宏恩基督教学院基督教事工学院学术顾问杨庆球牧师指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是经历了悲苦的民族。犹太人在过去二千年在西方受到歧视和迫害,直到复国后西方对他们的态度才有所改变,但这段历史给他们留下了心理阴影必须生存下去。巴勒斯坦一直被遗弃,直至20世纪在泛阿拉伯世界成为孤儿。

他从以色列二千年历史讲解,犹太人在公元2世纪中期罗马帝国统治时期开始大规模流散,移居巴勒斯坦,并强调保存希伯来文、维护民族统一的语言,希冀未来建国。从中世纪至今,犹太人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压迫,甚至在西班牙被要求改教信奉天主教,拒绝后被驱逐。

马丁路德迫害犹太人

16世纪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对犹太人的态度早期一改欧洲反犹太运动,他质疑:"当犹太人看到我们对他们的残酷和敌意,他们愿意加入我们的行列吗?"路德热衷于通过自己的宗教改革将他们转变为基督徒。

不过,他后期发现犹太人坚持不信基督教开始谴责犹太教,呼吁严厉逼迫犹太人禁止他们传道、建议基督教国家禁止犹太食物。出版反犹书籍《论犹太人及其谎言》(1543, Wittenberg) 建议烧掉犹太会堂或学校,为了尊重主和基督教,这样上帝能看到我们是真正的基督徒;夺走他们的祷告书和《塔木德》,认为这些作品是亵渎神灵、禁止拉比教学,违例者处死或被惩罚,甚至将他们永远逐出国土。

以巴争地联合国调停无效

杨庆球牧师从近代史分析,20世纪30年代,希特拉和纳粹势力利用反犹太主义夺取了权力。由于欧洲一直反犹太人,19世纪兴起了锡安运动,犹太人希望回到巴勒斯坦重建家园,二次大战之后犹太人返回巴勒斯坦宣布立国。

以色列立国之前的巴勒斯坦基本分为三部分:犹太人占北部,英国托管耶路撒冷及周边地方,阿拉伯人盼望立国。

1947年之前西方列强建议将巴勒斯坦地区分为两个国家,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分别拥有大约55%和45%的领土。同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建议在巴勒斯坦托管地推行分治方案,规定新的阿拉伯和犹太国家的国界,并指定耶路撒冷及其周边地区将为联合国进行国际管理等措施。

然而,巴勒斯坦方面和阿拉伯国家联盟不接受分治方案,向以色列发动武装行动。最终,1949年达成停火协议,划定了以色列的管辖领域,并将约旦占领东耶路撒冷等地称为西岸地区,埃及占有沿海地区,后来称为加沙地带。

以色列立国后,为清理场地,派人到巴勒斯坦人地区进行恐怖主义式屠杀,导致70多万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成为难民。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声称对整个巴勒斯坦拥有合法主权。

巴勒斯坦方面在1964年成立了巴解组织,强调巴勒斯坦是阿拉伯人民的家园,拥有自己国土的合法权利,但他们被视为约旦河西及加沙的难民。以色列则从历史权利和安全边界的角度认为,犹太人有权在巴勒斯坦甚至全部土地上建立国家。

以巴各自强调拥有生存权

历史上的"六日战争"爆发于1967年,以色列占领了原本是巴勒斯坦人居住的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使巴勒斯坦人无处容身,被迫发动恐怖袭击。

以色列一直强调自身的存在权利,然而联合国人权宪章指出,无论是犹太人、巴勒斯坦人还是其他种族,国际法早已确立了每个人平等的基本人权,不能以维护一方的人权为代价而牺牲另一方的基本权利。

巴勒斯坦也一直强调自身的生存权,直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合国才改变立场,重新确认巴勒斯坦人应享有各项合法权利。然而,以巴之间的冲突仍然持续,并经历了无数次的政治斗争。

 互相祈祷泯灭恩仇

宗教方面,巴勒斯坦的基督徒大多数是阿拉伯人,属于东方正统教会、正教会、罗马天主教、基督新教和其他教派。根据2016年的统计数据,巴勒斯坦的基督徒占人口的5.1%,约为35万人,平均每100万信徒差派3,401位宣教士即300:1,为南韩的三倍多。巴勒斯坦基督徒与以色列及巴勒斯坦其他民族一起,应该互相祈祷、忘记悲苦、泯灭恩仇,倚靠恩典彼此宽恕,积极向前。

宏恩基督教学院基督教事工学院、教育及心理学院举办"以巴风云"神学讲座,共有两场。是次为12月9日举行的第二场讲座,杨庆球牧师/博士担任讲者,主题为"恩怨情仇:以巴二千年难解之结"。

第一场讲座于12月2日举行,李盛林牧师/博士担任讲者,主题为"从旧约圣经剖析以巴战争"。两场讲座的时间为上午10:30至下午1时,地点在宏恩基督教学院一楼礼堂。

  • 特朗普出席复活节祈祷晚宴 他说了什么?

    特朗普出席复活节祈祷晚宴 他说了什么?

    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16日出席复活节祈祷晚宴。他在致辞中强调耶稣基督的受死与复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并呼吁国家恢复信仰的精神。他也表达了对宗教自由、家庭价值和教育改革的坚定支持,强调政府应保护基督徒免受迫害。晚宴现场有多位宗教领袖出席,包括葛福临和保拉·怀特。

  • 首获政府批准 华人神学院意大利取景拍摄《基督教在罗马》

    华人基督徒在意大利开设的首间神学院、意大利华人神学院(Italian Chinese Theological Seminary,下称意神)推出大型圣经历史地理探索影片《基督教在罗马》,深入罗马十九处最具历史价值景点,揭开基督教源流。

  • 缅因州学校刻意隐瞒家长助13岁女孩"性别转换"

    近日缅因州一位母亲起诉了女儿就读的学校,原因是学校刻意隐瞒她女儿性别焦虑的情况,并采取行动推动她进行性别认同的"社会过渡"。

  • 2025圣经公会报告:美国各世代都更多男性阅读《圣经》

    根据美国圣经公会(American Bible Society)发布的2025年《圣经现况》(State of the Bible)报告,美国阅读圣经的人数在经历多年下滑后,今年再次出现显著增长,与2024年相比,多了将近1,000万人投入读经。此外男性各每一个世代的圣经使用度都有明显提升。

  • LGBTQ合法将转化社会意识形态 英国律师促教会警醒

    基督徒关怀差会和基督教法律中心的创办人、英国律师安德利亚·威廉姆斯(Andrea Williams)向南韩基督徒分析了LGBT合法化对英国社会所带来意识形态的改变,并所造成的灾难性影响,警示基督徒警醒以待,不能掉以轻心。其言论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