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海外中文博讯网2月1日报导,《同时代人:刘晓波纪念诗集》日前在香港、台北两地出版发行,并于2月台北书展举办朗诵会,刘晓波遗孀刘霞、诺贝尔文学奖德国作家赫塔•米勒女士以视频方式参与。
诗集由中国地下文学流亡文学文献馆编撰,海浪文化传播出版社出版。主编华裔诗人孟浪介绍,《刘晓波纪念诗集》是两岸三地华人文学界首本以刘晓波为名的纪念诗集。在191位作者中有7成来自中国大陆,部分作者是刘晓波的大学同窗,也有几位是刘晓波的学生。
孟浪表示,"刘晓波离世后(去年7月13日),他与多位华人作家诗人发起共同编纂纪念诗集的计划。纪念诗集在编纂期间,广州诗人浪子遭警方以非法经营罪名逮捕拘禁,但我们仍以各种方式参与诗集编辑"。
流亡美国的中国民运人士魏京生认为:"中共不断对中国年轻人洗脑,这样的诗集对大陆读者很重要,让他们知道刘晓波为中国民主进程所作的努力。虽然该书只能在港台主办,但会流到大陆读者手中。"
刘晓波生于1955年,1989年参与六四事件,后被捕入狱。他为《零八宪章》的主要起草人之一,毕生致力推动中共政治改革多次被拘捕判刑,2010年获诺贝尔和平奖至2017年7月13日死于多重器官衰竭,期间仍被当局囚禁未获释放。
刘晓波生前于脸书发文,表白其信仰。他表示自己虽然不是基督徒,但个人比较喜欢基督教,为坚守信仰而死,就是遵循为主而死的耶稣之道,不是耻辱而是荣耀。基督教让他觉察到"尽管自己生长在毫无宗教背景的无神论文化之中,但自己并非无可救药,自己的灵魂深处还是有宗教性虔诚,那种博大的深刻的宗教情怀常常令我感动不已"。
在刘晓波眼中,把上帝之爱显现在人间和耶稣树立的殉道精神最令他欣赏。他以被捕的基督教传道人为例,指他们"在监狱里仍然向主祈祷,出狱后继续传道,并对警察说:『监狱不能让我背叛我的主,但我仍然乞求上帝宽恕你,因为你不知道自己在干甚么。』"这种"叛逆"展现的"道义压力",与其他民间的异见力量,"正是未来的自由中国的真正希望"。
刘晓波以基督教的坚忍精神,作为推动中国民间维权运动的力量,也为基督徒以基督教精神作和平抗争,作了良好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