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赖维钧:基督教艺术发展需重视图像语言

2017祝福亚洲艺术展」专访系列 赖维钧:基督教艺术发展需重视图像
2017祝福亚洲艺术展」专访系列 赖维钧:基督教艺术发展需重视图像

本地艺术家赖维钧(Gideon Lai)在"2017祝福亚洲艺术展"开幕前接受本报专访,谈及艺术生命的培育及对基督教艺术发展的期望,有著独特的见解。本报收录访问内容以饔读者。

基督徒艺术家如何培养内在的生命?
:基督徒艺术家,就算是一个设计师,培养内在的生命是创作上根源之本。因此生活体验很重要,听了道、看了圣经,看到社会问题,自己会否思考、记录感受,将感觉转化成为作品?以这些记录为创作元素,作品就有张力,具有吸引力,有助艺术层次再深入。艺术是要表达一些信息,因此如果有好的画面,观赏者容易记得艺术家想传递的信息。

身为基督徒艺术家,会否愿意舍弃追求声誉或提升画价,而集中基督教内容的作品?
:我不会完全抗拒别人的认同,只是次序问题。如果为了生活偷工减料,交出未完成的作品,这便是问题。关键在于作品有没有内涵和吸引力,令观众追随才最重要。

谈到艺术作为一种媒介来表达信息,你认为哪一种媒介最有效?
:以往文字是传统的媒体,包括讲道、教书、写信,都以文字主导。今时今日,手机上网全部以图像为主,喜怒哀乐都用emoji的图像来表达。这个年代,图像已成为重要的传播媒介。人天生是视觉行先,例如婴儿出世未懂说话,但看到父母的相片就知道他们是自己的父母。而且图像很国际化,突破语言障碍,例如名画《蒙罗丽莎的微笑》,一看已看到画中人含蓄的微笑,接收到画面表达出来的意思。

对于今天的教会使用传播信息的手法,你有何意见?
:今天的教会主要仍以文字来传达教导,教会可以发挥更多的创意,例如在崇拜运用图像媒介来讲道,有多少教会采用呢?如果用一张设计优美的图画来讲道,可能有另一番效果。教会常常提出怎样挽留这批年轻人,为甚么留不到这批人?他们可能来了教会一、两次,感觉纳闷便离开,可能得不到甚么信息,这是现况!讲道是一种艺术,与做创意设计艺术是共通的。怎样做到有吸引力、深入浅出和印象难忘?就也许是重点。

在你的作品中,怎样将信息表达出来?
:我曾设计了12本书的装置艺术,各自表述一个独立的时间与人生故事,意念取材自《圣经·传道书》内的"生有时"、"死有时"、"哭有时"、"笑有时"、"争战有时"、"和平有时"、"拔出有时"、"栽种有时"、"爱有时"、"恨有时"等。我用时间来说故事,希望感动观众,让他们珍惜当下并且警醒。这个项目荣获香港设计师协会环球设计大奖金奖,后来更制成多款设计师产品在各地销售。

对基督教艺术发展有甚么期望?
:我有一个异象——有朝一日大家都重视视觉图像来沟通。中世纪圣画都以icon丶壁画来表达"三一上帝"的信息。图像背后代表一套语言,有其内容含义。所以今天我创作,虽然是一张画,但都表达某些信息。艺术可以很高层次放在博物馆供人欣赏,也可以很"落地"在生活层面上。例如,在教会大门前摆放艺术品,进入教会,你可以透过艺术品领受神的话语,供人思考。最直接简单,就是教会和机构一齐推动艺术展,形成一种气氛。

年轻的一代都多用图像少用文字来传递信息,有些人对此有保留,你有何看法?
:年轻的一代已透过图像理解、接收信息多于文字,而且我们觉得他们常写错"白字",其实这是他们的"图像",用来表达他们的意思,这是他们新的语言、新的符号。我们觉得与年青人有代沟,但图像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些代沟。

你对基督教出版刊物的设计,有甚么意见,怎样可以接触到年轻人?
:我们作为创作的人要提高警觉意识,例如基督教的单张,沿用旧式的设计很难吸引人,要接触人,单张附加小礼品,如一包纸巾也好!我是做商业设计的,基督教设计的水平进展相对落后了,大家要一起努力。纵观佛教道教书籍的设计精美,能吸引人来看。当然基督教书籍帧装设计也有优质作品,我作为"基督教金书奖"的评审,也看到有出色的设计作品,但不多。

所以想要推动阅读,责任不一定在年青人身上,整个出版界,做设计艺术的人都有责任。艺术设计,不是与行内人竞争,是跟坊间市埸对手,甚至魔鬼竞争,为甚么年青人喜爱枯髗骨头?够刺激、 吸引眼球嘛!为什么基督教的设计不可以"型"些呢?做些人们喜欢看的—— 喜欢看的不一定是负面的,但坊间负面的设计却吸引人喜欢看,此消彼长。如果我们失去所谓 "市场"、失去这些人购买,慢慢便失去这一代的人。

你对举办"2017祝福亚洲艺术展"有何期望?
:希望能够集合一班艺术家的力量为主工作,透过作品作见证是无旁贷的。-些文化思絮潮流需要一班艺术家把持撑住!艺术生命与上帝是有关连的,所以我要经历上帝更多、思考更多。我的作品除了要有好的技巧还要有内容,要是没有内容就流于表面出,作品不单只是一件工艺品,还需要深化的内容。内容需要个人生活体验表达上帝真、善、美,要有感而发。今天艺术作品可以在展览厅、博物馆展览,工艺品都陈列在人的眼前,如果艺术家仍然停留在以前的观念,以为艺术品是高高在上,十字架对人生命的影响力就会停济不前了。

"2017祝福亚洲艺术展"将于12月20至26日于香港中央图书馆展览厅展出,大会邀得来自中港台及海外70多位基督徒艺术家参展,作品覆盖雕塑、水彩、油画、书法、装置,内容全面,藉著艺术作品表达基督教信仰,传达上帝的信息。

赖维钧作品集


  • 特朗普出席复活节祈祷晚宴 他说了什么?

    特朗普出席复活节祈祷晚宴 他说了什么?

    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16日出席复活节祈祷晚宴。他在致辞中强调耶稣基督的受死与复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并呼吁国家恢复信仰的精神。他也表达了对宗教自由、家庭价值和教育改革的坚定支持,强调政府应保护基督徒免受迫害。晚宴现场有多位宗教领袖出席,包括葛福临和保拉·怀特。

  • 首获政府批准 华人神学院意大利取景拍摄《基督教在罗马》

    华人基督徒在意大利开设的首间神学院、意大利华人神学院(Italian Chinese Theological Seminary,下称意神)推出大型圣经历史地理探索影片《基督教在罗马》,深入罗马十九处最具历史价值景点,揭开基督教源流。

  • 缅因州学校刻意隐瞒家长助13岁女孩"性别转换"

    近日缅因州一位母亲起诉了女儿就读的学校,原因是学校刻意隐瞒她女儿性别焦虑的情况,并采取行动推动她进行性别认同的"社会过渡"。

  • 2025圣经公会报告:美国各世代都更多男性阅读《圣经》

    根据美国圣经公会(American Bible Society)发布的2025年《圣经现况》(State of the Bible)报告,美国阅读圣经的人数在经历多年下滑后,今年再次出现显著增长,与2024年相比,多了将近1,000万人投入读经。此外男性各每一个世代的圣经使用度都有明显提升。

  • LGBTQ合法将转化社会意识形态 英国律师促教会警醒

    基督徒关怀差会和基督教法律中心的创办人、英国律师安德利亚·威廉姆斯(Andrea Williams)向南韩基督徒分析了LGBT合法化对英国社会所带来意识形态的改变,并所造成的灾难性影响,警示基督徒警醒以待,不能掉以轻心。其言论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