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德麟牧师:如何建立更美的教会﹖

罗德麟牧师。
罗德麟牧师。

新一期的华福刊物《教牧分享》就"如何建立更美的教会"的题目,邀请澳洲天恩华人长老会顾问牧师和澳洲华人教牧神学院院长罗德麟牧师从《圣经》并结合他个人过去牧养的经验探讨何为教会,以及其本质和使命。

罗德麟牧师指出要建立"更美的教会",第一步首先要了解教会是甚么,然后才能依照蓝图建造。

教会的意义

他从《马太福音》十六、十八章中对教会的描述,据字词本身"被召出来的一群人"的含意和主耶稣基督所启示的真理,教会可以说是主耶稣基督呼召出来的门徒群体,获得主赐天国的"钥匙",即是有权宣告一个人是否可以进入天国。

他又补充,教会基本上是一群基督徒的聚集在一起的统称。其特色是尊奉耶稣基督为师为主,照主的吩咐生活,为要在世上完成主的托付,达成基督降世救赎世人,建立天国的神圣目的。

因此,主耶稣基督的教会是唯一的、大公的,即由古往今来普世信徒合成的无形教会,而由于人受空间限制,在各地设立有形的教会,甚至可见的教堂,供信徒凝聚互动,传扬福音,见证基督,归荣天父。

教会的本质

《圣经》中有很多对教会本质的记述,其中罗牧师认为教会明显的本质是"基督的身体",同时也是"神的家"、"基督的新妇"、"灵宫",还有被拣选的族类等。

当中,教会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机体,基督是头,所有的信徒是肢体。而在这属灵的身体中,每个肢体各有所用,获得圣灵的恩赐,并且按照头(基督)的指示做工,而且这个生命体本身也会随著时日长大成熟。

教会的使命

教会的使命无疑是继续完成基督在世上未竟之工,也就是留给门徒的大使命(太二十八 18-20),罗牧师强调这是一个宣教的使命,教会必须履行。他又引用知名旧约圣经学者莱特博士(Christopher J.H. Wright)的话,指出"使命不是为教会而造的,相反地,教会是为了使命而造的。"

而这大使命的重心是要使万民作门徒,具有强烈的宣教使命。他补充,要使万民作主门徒,教会本身就得加强门徒训练,令会友都成为门徒训练员。

最后,结合个人自身的牧养经历,罗牧师分享过去在其牧养的教会植堂时,教会领袖们祷告领受的异象,就是建立一个"属灵的大家庭"和"福音基地"。他解释,属灵的大家庭就是教会乃神的家的本质,虽然教会在成长中经历了很多的文化冲撃、语文障碍等挑战,但教会始终坚持大家庭的精神,追求主内合一。

另外,他也分享了香港信义宗神学院院长、香港崇真会总牧罗祖澄牧师的金句"凝聚是为了分散",所以从教会刚开始聚会就设立大使命委员会和大使命专款,推动教会成为福音基地。他见证到,只要教会遵行大使命,就会经历到主的同在,并主的同在所带来的恩典。

  • 宣教环境巨变,国际伙伴如何继续与中国教会同行?

    宣教环境巨变,国际伙伴如何继续与中国教会同行?

    随著中国宣教的黄金时代逐渐远去,事工的动态正在发生剧变。外籍工人被迫离开,当地教会面临日益加剧的打压。在这样的环境下,国际信徒群体如何继续支持并与亲爱的中国弟兄姊妹同行?最近的一次旅程让我深刻思考一种新的伙伴模式,以及神如何继续倾注祂的爱,并在中国开展祂的工作。

  • 特朗普政府签署法令 禁止男跨女参与女子运动

    美国当前总统特朗普于2月5日签署行政命令,正式禁止生理男性以女性身份参加女子运动。

  • 2025全球差传数据出炉:亚洲未得之民最多 宣教资源分配不均

    香港差传事工联会近日发布《2025全球差传数据》。针对全球差传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四项观察,发现全球只有3%宣教士被派往未得之民地区,而教会用于差传的奉献亦不足一成。

  • 为什么这么多超大型教会似乎存在腐败?

    近年来,超大型教会(Megachurches)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坦白说,其中一些批评是完全有道理的。在许多人看来,这些教会更像是运作成熟的商业机构,而不是单纯的敬拜场所——它们拥有庞大的预算、华丽的布道制作,有时甚至是牧师家族成员充斥教会薪资名单。正因如此,人们常常会问:"超大型教会是否腐败?" 这是一个合理的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 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呼吁推动贸易外交手段 改善中国宗教自由状况

    在2025年2月4日举行的国际宗教自由峰会(IRF Summit)上,关于如何通过结合贸易与人权议题,改善国际宗教自由状况的讨论成为一场分会的重点。这场分会讨论了美国如何利用外交手段和贸易杠杆,推动包括中国在内的"特别关注国"(CPC),改善宗教自由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