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永恆博士剖析廿一世紀華人神學教育趨勢

1

加拿大華人神學教育協會事工主任鄒永恆撰文談廿一世紀基督教教育趨勢」。他以加北美基督教教育教授協會(Society of Professors in Christian Education)總幹事丹尼士威廉斯(Dennis Williams)在2000年10月的一次研討會上主講的《廿一世紀基督教教育趨勢》中的12點,加上華人教會的情況,提出了多個前瞻性的見解,富啟發性。

第一,「若不再重新調整方向及目標,主日學將會日趨沒落」。不少華人教會停辦主日學一方面出於師資缺乏,另一方面信徒對主日學沒興趣。他認為必須重新思考主日學的存在目的,並重新正視新一代主日學老師的培訓。

第二,「信徒參與教會聚會的時間會愈發減少」。信徒選擇性參加教會活動,甚至絕大部份只參加主日崇拜已成趨勢。華人教會亦不例外。他認為教會必須重檢如何幫助信徒將聖經真理應用於回應社會文化與潮流上。

第三,「電腦及資訊科技發展將直接影響教會培育事工」。他認為現階段,教會使用電腦和資訊科技已越來越多,但這只是第一步,要進一步發展用網絡作牧養已成當務之急。

第四,「超級教會現象(Mega Church phenomenon)仍然主導教會的運作,也同時主導信徒培育事工」。華人中的超級大教會亦越來越多,他們有一套系統化的培訓模式及統一的材料,幫助其他教會迅速增長。但他認為:「問題是,這一類『統一性』的培訓模式是否能滿足不同靈程、不同需要、及不同興趣的信徒,並有效地幫助他們成長呢?另一方面,甚麼都由教會提供,信徒會否都變成『懂吃魚、不懂釣魚』呢?今天還有多少信徒懂得自己研讀聖經並設計出查經資料來帶領小組查經呢?這方面值得我們深思!」

第五,「愈來愈多星期日的活動與教會爭奪信徒及慕道者」。星期天是教會活動與世俗活動百花齊放的日子,令信徒常處於兩難之間。他説為教會基本培訓事工調動到其它日子,並運用網絡作聖經班及分享平台值得考慮。

第六,「 專門性培育事工將愈發增多」。鄒博士説,基督教教育事工本包括了教會所有的培訓,但由30世紀80年代開始,兒童及青少年事工、門徒訓練、退修會、培靈會等漸漸獨立運作,令教會的培訓事工幾剩主日學或特別培訓講座。問題是,這樣令基督教教育變得零碎及缺乏系統,令培育就流於功能化,各事工部門各家自掃門前雪下,信徒的個人/全人成長,以及其它生命層面的栽培和支援,就乏人問津了。

第七,「青少年信徒培育成為教會最重要的基督教教育事工」。鄒博士指出進入21世紀時,華人教會青少年流失情況嚴重,教會越趨重視青少年信徒培訓事工。但他發現一個現象:北美不少華人教會選擇讓青少人自行發展、減少管束,結果未收顯著果效;反之一些教會崇拜信息上強調深入解經、生命轉化和生活實踐,並要求年青人委身,反而越見興旺,現象值得深思。

第八,「基督教學校的需求大增」。鄒博士指西方後現代觀念衝擊下,公立學校道德淪相對性,令不少重視傳統價值觀的信徒及非信徒都選擇將兒女帶到基督教學校中,令基督教學校需求增加。

第九,「喜歡採用家庭學校(Home Schooling)的家庭將愈來愈多,教材亦會增加」。在上述同樣情況下,不少父母選擇在家中或與鄰居一起教育兒。但這對華人教會信徒影響不大。

第十,「舊有的門徒訓練方式將不能再滿足時代的需要」。他説,後現代社會強調感性多於理性,因此「以一生為目標、以生命影響生命、理性與感性兼備的門徒生命栽培」將是21世紀教會的挑戰。

第十一,「基督教高等教育的大轉變 — 網路教學普及化」。2008年,每四個大學生,就有一個透過網上來修讀,並且網上大學課程有增無減。他指出,華人神學教育這方面走得甚慢,但是情況亦有了改變,2013年,由美國紐約神學教育中心開辦,學院設於紐約、多倫多及香港的漢語網絡神學院首度取得亞洲神學協會評檢的學術認證。但他認為雖然網上神學教育是廿一世紀的趨勢,但此方式容易令課程流於知識傳遞,忽略生命交流,因此值得深思。

最後第十二,「教會將培育會友成為同工來負起帶領事工」。教會事工事奉分工、並信徒參與牧養已成趨勢,並且教會亦著重平信徒裝備及訓練。但鄒博士認為要認真處理如何釐訂一個平信徒適合受訓成為平信徒牧者?甚麼樣的訓練內容才能叫一個平信徒成為平信徒牧者呢?平信徒牧者與受傳統神學院校訓練的牧者有何分別、如何分工等等問題,否認足以分裂甚至摧毀教會。

鄒博士多年來於北美、東南亞及中、港、台各地主領基督教教育講座、師資訓練等聚會,現任加拿大華人神學院基督教教育教授,近著有《活學、活教、建立主門徒 — 基督教教育導論》。

  • “上帝不會犯錯”:天生獨臂女孩 用行動回應所有質疑

    “上帝不會犯錯”:天生獨臂女孩 用行動回應所有質疑

    凱特琳·帕維(Katelyn Pavey)是一個真實的勵志傳奇。她天生只有一隻手臂,卻憑借堅定的信念和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難,不僅打破偏見,還成功進入大學壘球隊,實現了自己的運動夢想。她用自己的行動向質疑者證明:“上帝不會犯錯。”

  • 背誦聖經的力量——寫在「全美聖經比賽」之後

    《紐約時報》2024年11月報道了在佛羅裡達州奧蘭多舉行的第16屆「全美聖經比賽」(National Bible Bee)。約360名兒童和青少年齊聚一堂,參與這項比賽,其口號是:“認識神的話語,並使祂被人認識。” 對於許多非基督徒乃至基督徒來説,最令人驚嘆的是,在15至18歲組別的比賽中,參賽者需記憶近1,000節經文,總計超過20,000個單詞。

  • 《大衞王朝》:大衞王的傳奇即將登陸 Prime Video

    講述聖經人物大衞從少年成長為以色列歷史上最偉大君王的劇集,《大衞王朝》(House of David),將於 2 月 27 日通過亞馬遜 Prime Video 全球上線。

  • 孫東升牧師:基督徒如何合宜看待川普和白宮信仰辦公室

    近日,華人牧者孫東升在其針對川普和“白宮信仰辦公室”的評論中提醒基督徒要有合宜的看法,他提醒道:“基督信仰從來不是靠國家權力推動的,教會的復興是依靠信徒忠心地持守聖經真理。”

  • 全明星賽林書豪重返NBA球館:我擁有一段充滿奇跡和祝福的籃球生涯

    2025年NBA全明星賽落下帷幕,這場彙聚聯盟頂尖球員的年度盛會不僅讓球迷大飽眼福,也成為一位昔日傳奇球員重新與NBA連結的契機。前NBA球員林書豪分享了自己久違踏入NBA球館的感受,坦言這是他自2019年總決賽後,首次回到這一舞台,滿懷感恩地回顧自己的籃球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