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被喻为礼貌之邦,日本人重人际和谐,对宣教士来说是传福音的契机还是挑战?台湾驻日宣教士张雅琍以建立关系为福音切入点,并解构日本人待人接物的方式。
陪伴建立关系 打开信仰之门
从台湾差派到日本宣教的宣教士张雅琍于2014年由台北怀恩堂差派加入海外基督使团(OMF)的日本工场,在大东京地区与校园福音机构参与大学生福音及家庭小组教会查经事工。
她在出席中华基督教内地会举办的"即日救援"日本宣教动员周分享日本校园福音的现况表示,日本大学生在校园团契里少有同伴,因此给予他们属灵榜样的人不多,他们有些小时候曾经参加教会,对圣经真理虽有认识但浅薄,因此需要陪伴他们,帮助他们更多认识神的话与上帝建立个人关系。
日本信主的人口不足1%,向日本人传福音打开信仰之门,便需要与他们建立关系。张雅琍认为,基督徒本身的存在与陪伴就是上帝能力的见证,除了长久的陪伴还要加上持续的祷告,让年青人的生命扎根在神的话语并坚定跟随神,成为影响其他未信主的少数但关键的一群。
向日本人传福音需要长期陪伴,在建立关系之先亦需多了解日本人际关系的结构,才掌握到他们实际接受福音的真实度。
了解日本人际结构助宣教士
张雅琍在另一场合,中华基督教内地会举办的日本祷告小组里解构日本人的人际关系。
张雅琍表示,我们需设身处地站在日本人的角度,才能实际体验日本人的感受,了解日本人怎样理解人际关系,以助我们明白日本回应福音时的真正一面。
她透过四个角色的扮演的游戏让会众投入其中,以揣摩日本人的人际处境。角色一是做自己的人;角色二是当团体人数超过4个人就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是附和别人意见的人;角色三是对于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绝口不提,并会将所有的话题引到最近流行的事物上;角色四是绝对不做先开口的人,观察大家的反应之后看别人怎么做,也一起跟著附和的人。
张雅琍指,角色二、三、四是日本人在社会中较常流露的性格,若以该性格进入教会的小组或聚会里,就能体验到宣教士在日本社会当中面对的挑战和困难。
张雅琍亦指自己在多年来在宣教工场上观察到的日本人的人际结构,令她更能够贴近日本人的心思,更有效的与日本人建立关系。
她期望信徒多为日本的国家和人民,甚至日本的宣教工作祷告,让信徒先踏出第一步聆听和关心宣教工场的需要,同时看到神在当中的奇妙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