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自己堂会的牧师的成长你了解有多少呢?为拉近牧者和会友的距离,同时让信徒从牧者的心灵故事和心路历程中得著恩典,香港基督教循道卫理联合教会举行牧者见证分享会,并出版第一册《牧者心灵故事》小册子。
第一场分享会在6月6日举行,以访问对谈的形式,由支持吴思源先生访问总议会会长李鼎新牧师,李鼎新牧师道出他小时贫穷的生活、靠教会的资助读中学、后感到生命的不足开始读神学、成为牧师,在事奉中遇上来香港的侍奉的挪威姑娘、 他们现在成为美好的同工。
循道卫理联合教会总议会会长李鼎新牧师在《牧者心灵故事》序言中说到:「开放」和「坦诚」是重要因素,愿意打开心灵窗户,是拆除隔阂的主要途径。「牧者的心灵故事、个人成长和事奉经历,无论是多是少,只要愿意与人分享,相信别人也可从中体会到上帝的恩典,得著帮助。
出席的会友表示,虽然李牧师是自己堂会的牧师,但平常和牧师谈论的是教会的事情,对于牧者本身的见证真是不熟悉。而这次有机会听牧师的见证,感到很亲切。
李鼎新牧师谈成长之谜
(问:吴思源, 李:李鼎新牧师)
问:成长是否有方程式?李牧师,你成长的环境是怎样的?
李:我对于儿时的记忆是模糊。我一家在49年8月来到香港,深刻记得是有几样食物是最害怕的,一是也腌制的鱿鱼,二是花生,三是咸菜。因为那时一年都吃这样的食物。
49年中国解放、51年韩战爆发。一家刚来香港的环境是,50年代的香港人山人海,但屋是没有的。我住过街边搭的木屋,住过亲戚附近的房子。在木屋里住了十几二十个人,让我学会了和社区打交道和合作,这与现在人与人之间互不相干的情况相反。
然后我住入卫斯理村,一家四口,一张床,妈妈作针织,日头在床上作针织,我还学会了在一根木块上睡觉也不会掉下来。
问:在60年代很多人吃白粉,你那时有没有学坏?
李:在我成长的地方可以学坏的机会很多,比如家对面就是卖白粉的,但是我没有时间学坏,因为很多家头细务要做。当中也要感谢神的保守。
问:那么,你如何认识基督教?
李:我认识基督教的信仰是在卫斯理村。
1957年春天我一家住入卫斯理村。这是我第三次到教会,小学时认识圣公会,还入了诗班。
很高兴可以读完小学,但是接下来是没有钱读中学。教会有助学金,5年来靠教会的支持。白天帮助妈妈车衣,夜晚读"译通"夜校。第一年读书读得很辛苦,开始早起,早上3点起来读书,慢慢赶上学业。
中学会考是我最难过的一日,因为英文不合格。然后出来工作。60年代,然后在一间石油公司维修部文员。第一次赚钱,非常的开心,有300块工资,分期付款买了雪柜,和在龙凤酒楼饮早茶。
问:牧师为什么从石油厂出来读大学?为什么入崇基神学院?
李:之后做过几份工作,做过Office boy,每日赚60块。为省钱,带米在公司做饭。生活不错,工作中有欢乐和满足,但生命不满足。
我在一个青年团契夏令营时决志奉献,决定读神学。但父亲由此至终反对,用了所有的方法反对,因为认为做牧师没有钱。而妈妈很接纳。
那次奉献很肯定,那时没有想过做和不做牧师,但是决定事奉。
问:可以谈谈与师娘的情缘吗?如何认识?
李: 在卫斯理团契。她从挪威来到香港作护士的事奉。
我在1969年结婚,异族通婚在那时是非常不容易的。当我们被调到救主堂侍奉时,那里因为知道这区有牧师娶了外国的太太,吸引了很多人来礼拜堂。
(太太:我们在香港教会侍奉,方向是一样的。)
问:侍奉中神为生活开新的可能,院牧对你侍奉有什么特别的影响?
李:10年的院牧事奉丰富了我的生命。我在80年从英国回到香港,当时有三个选择:作堂会牧师、协进会、或者是院牧。
基督教联合医院在红番区,很难立足。前两位院牧只是做了1年和11个月就走了。因为我自己本身出身贫穷,对于基督教联合医院在贫穷地区服侍使命十分认同。所以我一作就做了9年11个月,并且很喜欢。
这10年明白了"道成肉身",道在不同的环境中可以得到相当有效果的事工。那时护士在红番区,没有一个护士遭到抢劫或被侮辱的事情。
人性中至真至诚的和丑恶的事情都看到,看到人最需要的是福音。
最后,吴思源总结说,"李牧师的成长,中学靠教会资助,看到神奇妙的工作,他不是受训练地成为牧师的,而是成长中,接受神的考验,不断的奋斗。还有看到挪威姑娘在香港的侍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