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時香港有五分一人口生活在貧窮線以下,教會關懷貧窮網絡(下稱教關)針對解決青少年的長期貧困問題進行調查,並於4月28日舉行調查發佈會,為青少年提供向上流動職業階梯提供方向。
該項調查對象為中學生,乃透過教關聯繫的學校發放及收集。調查小結其中三項為:就業市場的大趨勢、社交能力在就業市場的重要性、提升切合未來的就業能力。
提升技能:社交與心智
調查報告指出,就業市場的四大趨勢包括:著重科技發展;提升技術以致提高生產;青少年需要具備多才多藝或未來職業技能;共享經濟製造更多就業機會。
調查報告亦指,即將到來的技術變革將會以客户為中心,因而僱員的社交能力逐漸變得重要。另方面,僱員的心智技能亦需要提升,包括:專業紀律力(Discipline mind)、表達合成力(Synthesis mind)、新意創造力(Creating mind)、尊重不同 (Respecting mind)及專業道德(Ethical mind),作為未來所需工作技能。
社交發展邊做邊學
發佈會中,香港零售管理協會執委會成員及鴻福堂董事總經理兼執行董事司徒永富認為,年輕員工要具備調查中提及的專業道德及紀律力。僱主聘用員工需要有專業能力,敬業樂業的精神,但這些寶貴的能力不是在學校課堂裡可以得到的,需要年輕員工在店舖從成熟員工接待客人的態度中學習在吸收經驗中成長。
顧問研究公司精益領導智富董事總經理顏麗真則指,社交能力在就業市場逐漸變得重要,低社交技能的工作機會會減少,而高社交技能工作的就業和工資會有大幅度的增長。若青少年成績未如理想,可投身能夠取得社交技巧的工作,如銷售員、客户服務、店舖助理、電話或網上服務等,鍛鍊社交技巧此能力將在職涯中一生受用。
社交發展從少培訓
教關執委羅志聰回應,提升個人社交發展,教關舉辦「1017唔得都得」運動,從藝術創作比賽積極鼓勵幼稚園及小學學生透過藝術瞭解自我、發揮創造力,促進小孩對自我的探索和理解、培養人際交往技能。
他指,調查結果發現創造力需從小培育,在成長階段持續激勵創造力及關心社會對青少年未來工作發展極為重要。
羅志聰認為,解決貧窮問題並非一個人或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調查結果的發佈亦並不代表必能為貧窮問題找到出路。扶貧和滅貧的道路上仍然需要個人、家庭及社會各界共同並長期努力才可達成。
「教會關懷貧窮網絡」是由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香港基督教協進會、香港教會更新運動及一羣基督教關懷貧窮的前線機構與教會成立的的網絡,透過合一見證、政策倡議、向上流動、社區共融及愛心行動,促進基督教機構、非政府團體、商界、學校和政府部門之間的合作,改善弱勢社羣的身、心、靈全人福祉,以消滅本地跨代貧窮問題為長遠目標和共同召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