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中华福音神学院年终报告 显示学院在各项事工上取得重要进展

在岁末感恩的季节里,北美中华福音神学院(以下简称"北美华神")院长刘孝勇牧师分享了学院在过去一年中的显著成长与事工发展。作为致力于华人神学教育的院校,北美华神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承著坚守福音真理、培养华人信徒的使命。今年,学院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不仅在学术和事工方面扩展了影响力,更通过各类活动促进了信徒的灵命成长和宣教事业。

liuxiaoyong
liuxiaoyong

学院发展与事工扩展

在刘院长的报告中,他提到今年的诸多事工亮点,尤其是在教学、募款、以及各项宣教活动方面的拓展。今年六月,学院举办了第26届毕业典礼,培养了一批为主献身的年轻学子。此外,八月份学院在校本部和各地分校同步举办了募款参会,为未来的神学教育事业筹集了必要的资源;九月份则举行了北美华神捐赠基金的分享会,进一步推动了学院的发展。

公共神学中心在年初举办了"跨越鸿沟—— 基督徒与政治参与"座谈会,旨在为选举年的政治参与做好准备,并帮助神学生和信徒理解当代社会与信仰的关系。与此同时,学院还在多个领域举办了相关事工,如红博教会施工的牧者聚焦营和跨代传承施工的退休会,这些活动都极大促进了教会领导的成长和牧养视野的拓展。

校友见证:事工成效的真实写照

来自不同领域的校友也在报告中分享了他们从学院中获得的帮助与启发。

单利好牧师(北橙十架华人教会)回顾了自己和教会同工参加蓬勃教会事工牧者退休会的经历:"我们在会议中被激发了爱心和热情,回到教会后,教会增长迅速,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李新华牧师(罗威尔华人圣经教会)则提到,蓬勃教会事工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让他们更清楚地理解了教会的实际需求,并增强了教会团队之间的和谐与凝聚力。

马翠屏姊妹(灵命塑造科神学生)也分享了她在北美华神的成长经历:"我来到学院学习灵命塑造,发现自己与神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当我与神的关系更加紧密时,我的服事力量也更为强大。"

此外,陈华杨姊妹(教牧博士科神学生,参与2024中亚与北非宣教)强调了神学院在宣教方面的深远影响:"学院组织的宣教活动让我们有机会将学到的神学知识应用到宣教的事工中,推动了我们将福音带到更远的地方。"

学院的历史与使命

北美中华福音神学院的根基可追溯到1970年,当时十四个具有共同异像的教会团体和差会在台北成立了中华福音神学院。该学院的使命明确:坚守福音真理,培训中文为母语的信徒,成为合乎主用的工人,服务普世华人教会。自成立之初,中华福音神学院便秉持著将华人神学教育推向新高的目标,成为了全球华人信仰教育的重要支柱。

北美华神作为中华福音神学院的分支,继续秉持著这个使命。学院致力于在北美及全球范围内,通过中文神学教育和多元化的事工培训,培养一批又一批能够在全球华人教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神学人才。

  • 新基因工程技术诞

    新基因工程技术诞"三人DNA婴儿"用人类胚胎实验引伦理争议

    近日一项基因工程技术的新突破引起了科学家和基督教伦理方面的的担忧。英国使用三人的DNA创造婴儿以预防致命的遗传性疾病,据悉过去五年内已有8名"三人DNA宝宝"出生——除父母DNA外,这些婴儿身上还会有0.02%来自另一位女性的遗传物质。

  • 可持续宣教研讨会:"关系优先"成21世纪新模式

    "2025可持续宣教研讨会"7月19日在香港揭幕。香港差传联会罗兆麟牧师指出华人教会半世纪宣教迷思:追求数字、各自为政,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他疾呼"关系"才是永续关键,强调大使命需以整全福音重建人神连结,翻转传统量化思维。

  • 全球华人宣教会议线上举行 聚焦21世纪门训与契机

    第五届全球华人宣教网络会议于2025年7月6至12日举行,今年以"华人教会的门训与契机"为主题,涵盖儿童与青少年事工、长者、圣经研读、保罗书信、启示录及现代科技(如AI)等多个面向。会议由马来西亚圣经神学院海外校友会所设立的"信望爱宣教动员中心"主办,为自2021年以来连续第五届举办的全球华人网络宣教会议。

  • 被禁普林斯顿大学女子田径赛 跨性别运动员兴讼

    一名自认为女性的男性运动员,因被取消女子田径赛的参赛机会,现正向普林斯顿大学及相关体育官员提出索赔。

  • 欧凯莉(1933–2025):教我如何研读圣经的姊妹

    我很蒙福,从小每周都去教会。我几乎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开始知道挪亚、摩西、彼得、保罗这些名字的。圣经对我来说一直都不陌生。但如果你问我:"是谁教会你如何查考圣经的?"我毫不犹豫地会回答:欧凯莉(Kay Arth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