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伯笠牧師
這個星期天我準備講使徒行轉第二章彼得講道的經文(2:14-36)。這段經文,是彼得在五旬節時耶穌復活後的第一篇信息。
彼得是一介漁夫,是一粗人。主耶穌釘死復活之後,彼得剛強為主作見證,帶領許多猶太人信了耶穌,後又受主啟示,在哥尼流的家中,開啟了向外邦人傳道的的門。而他這篇劃時代的講道,不僅是教會歷史上第一篇道,而且和使徒行傳17章所載保羅在雅典的講道一樣,都是講道的典範,是所有講道人研究和學習的範本。無論從講道的態度,內容,主題都非常清晰明確。彼得這次的講道是十分有果效的,那一天約有三千人因此悔改、受洗歸信主耶穌基督(二:41)。
有許多弟兄姐妹寫信和我交流講道的經驗和技巧。我很高興,説明國內的弟兄姐妹已經知道了講道的重要性。講道無疑是教會職事中重要的一環「耶穌站在革尼撒勃湖邊眾人擁擠他,要聽上帝的道」(路5:1)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説:但在教會中,寧可用悟性説五句教導人的話,強如説萬句方言。(14:9)因為「通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羅10:17)
教會的歷史屢次證明,神的道與教會的興衰密不可分,有什麼樣的講道就有什麼樣的教會。鐘馬田(Martin Lioyd Jones在他的《講道》一書中表示:
這不是很明顯嗎?當你略觀教會歷史,教會的衰弱時期不也就是講道最衰弱的時期嗎?什麼是教會改革與教會復興的開路先鋒?是恢復過來的講道(renewed preaching)。
達根 (Dr. E.C. Dargar) 博士也在他的名著《講道史》(History of Preaching)中説:
屬靈生命的低落、教會工作的低沉,常與沒有生命的、形式化的、沒有效果的講道並行,部份是因,部份是果。在另一方面,教會歷史中的大復興往往由講壇的工作而起,同時在復興的過程中,講道在聚會儀式中發展成為更重要的地位。
歷史學家説路德的宗教改革一開始就看重講壇,當時天主教注重洗禮和聖(Baptism and bread),二者成為他們敬拜的祭壇,而路德則看重講壇更甚於祭壇(the pulpit higher than thd altar)。就是在宗教改革成
之後,路德也如此承認説:
「我只是教導神的道,講解神的道,以神的道來寫作……神的道大大的使教皇體制衰敗,這衰敗和損害的情形,絕不是任何一位當代的皇帝所能做到的!我沒有做什麼,一切都是神的道作成的(I did nothing, the Word did it all)。」
而歷史上英國不流血革命,也是因為約翰•衞斯理(John Wesley)與喬治•懷特腓德(George Whitefield)等人竭力傳講神的道的結果。衞斯理經常要一天講五次道。懷特腓德三十四年的傳道生涯中,平均每週講道二十次。
當喬納森•愛德華滋(Jonathan Edwards)在波士頓(Boston)講那篇有名的「罪人在忿怒的神的手中」 (Sinners in the Hands of an Angry God),他的講道使整個新英格蘭(New England)震驚,帶來了久所渴望的復興。
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教會也由於興起了幾位在講道上被神重用的傳道人,帶給中國教會一片復興。宋尚傑、倪柝生、王明道、計克文、丁立美、趙君影、趙世光、王載、王峙、賈玉銘、楊紹唐等,他們的講道,特別在有關生命基礎的真理上,打了極好的根基。
在華人講壇頗負盛名的沈保羅牧師這樣説道:
講道乃是神用他的「道」來拯救人的生命。話語的本身是一種能量的單位(unit of energy),話一説出去事情就發生;話語實在也是行動的一種(a form of act)。神的話是能力,神的話與神的工作密不可分,因為「沒有神的話,就沒有神的工作」 (no Word, no work)。
海外中國大陸族羣,無論是已信主受洗的信徒還是慕道的朋友,對教會的講台要求都很高。一個教會的牧師講道活潑有力,神的話講的明白,教會的信徒得到的造就越大,教會人數也越多。
這現象真如專門研究教會講道歷史的學者達根(Edwin C. Dargan)在《講道史》中説的那樣:教會屬靈生命的高低,常與有效果的講道有關,教會歷史中多次的信仰大復興往往可追溯到講壇工作而起,同時在復興更新過程中,講道的聚會儀式也因而發展成為更重要。
今日教會的講台比過去以往要求更高。一是電視、DVD、VCD光碟的出現,使一些著名牧師的講道可以在網上或電視中看到,這使許多「小傳道人」面臨挑戰。但人個忠心於講台的牧師仍十分重要。
在北美的大陸背景教會中,那些經常請名講員、名牧師的教會雖然短期內看來增長較快,但幾年後卻開始不增長、甚至衰退,反觀那些不請名講員,牧師系統餵養和扎實教導的教會反而人數增長、教會健康。要想讓弟兄姐妹生命成長,講道是重要的一環。講道不僅是「按時分糧」,還要通過神話語的實踐將會眾帶到神的而前。因為講道也是崇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以神的話來敬拜!
除觀唸的更新外,技巧也十分重要。我們除了從宋尚傑、倪柝生、王明道、趙君影等老前輩那裏學習之外,牧者們也應該向羅賓森(Haddon W.Robinson)。李斐德(Walter Liefield)。康培•摩根(Campbell Morgan)等講道專家學習技巧。
我本人受羅賓森的影響很大。他的《實用解經講道》是我主日講道的結構基礎。那種不重視技巧的生硬僵化的講道只能使人昏昏欲睡,而且達不到講道者的目的。
香港建道神學院曾立華牧師曾指出:講道最主要的技巧就在於一方面掌握經義,另一方面又能針對現時的處境,以帶出適切的資訊傳達給現今的人。因此,作為一個忠於聖經又忠於時代召命的教牧傳道者,他的任務就是慣通聖經的世界與今天的世界,把現代信徒帶進聖經,再以聖經角度察看現今世界。因為我們確信聖經的真理不僅是「應時的」(timely),也是萬古常新、超越時限的(timeless),神永恆超時限的啟示信息是能切合時需的。所以在構思每一篇講章的信息時都要從聖經開始,作透徹的解釋,然後轉入今天的時代、文化、情感和信徒生活中,使現代信徒領略神話語資訊的確切性,心靈得到鼓舞,心智得著提醒,意志能被激勵而引發應用性行動。
除了技巧之外,時代對講道者的本身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常言道:羣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傳道人的道能夠影響會眾、影響時代,更主要的是傳道人的人品和生活見證。為此,滕近輝牧師根據哥林多後書四章一至七節將講道者應有的品格清楚扼要的表達出來:
1、光明磊落
「將那些闇昧可恥的事棄絕了」(4:2)分別為聖的人才可以宣講聖道。不然,講道的聲音必被生活所發出來的聲浪掩説A失去效用。進這一步説,不但失去正面的效用,更會產生反面的強大破壞力,攔阻人信主。
2、純潔的動機
「不行詭詐」(4:2) 「詭詐」就是以冠冕堂皇的言詞掩飾鄙陋的動機與企圖。講道的人必須具有真誠的屬靈意圖,除了拯救人、建立神所喜悦的教會之外,別無貪圖。
3、正確的信仰
「不謬講神的道理」(4:2)
講道的人必須有正確的神學立場與系統的《聖經》知識。不將自己的看法當作聖經教訓來宣講。也不是以哲學或倫理學來取代《聖經》。
4、以生活見證真理
「只將真理表明出來」(4:2)講道者的身教與言教雙管齊下,就講成最強有力的講道。
5、造成福音在聽眾良心中的效
「在神面前把自己薦與各人的良心」(4:2)講道的物件是人的良心——透過理性,或感情,或意志,把福音真理帶向聽眾的良心,產生屬靈的果效。聖靈帶著福音直達良心,帶出悔改的果子。這才是有效的講道,帶領人真正歸向神,而不單是激動了感情,或説服理性,而是促人決意接受基督,認罪悔改,歸向神,人生改變。
6、以基督為中心
「不是傳自己,乃是傳基督耶穌為主」(4:5)講道者不是傳自己:建立自己的名望、提高自己在教會中的地位、吸引更多的追隨者、加強自己的影響力。
乃是傳基督: a、傳基督是「神的像」(參4:4)——神的像意即神性與神格。傳基督是神。b、傳基督是神的表達者(參4:6)——「神榮耀的光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c、「傳基督耶穌為主」(參4:5)——基督是宇宙之主|人生之主。信從他的人必須把人生的主權交給他。
7、依靠聖靈的工作
「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裏」(4:7)講道者必須認識自己只是「瓦器」而已,但在這瓦器裏卻有「寶貝」,即聖靈。他有「莫大的能力」(參4:7),能使那些原來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參4:4)的人,可以歸向神。
願主興起更多的講道者,建造主的教會,餵養主的小羊,願主使用你成為他人的祝福。讓我們共勉。阿門!
-
全球華人宣教會議綫上舉行 聚焦21世紀門訓與契機
第五屆全球華人宣教網絡會議於2025年7月6至12日舉行,今年以「華人教會的門訓與契機」為主題,涵蓋兒童與青少年事工、長者、聖經研讀、保羅書信、啟示錄及現代科技(如AI)等多個面向。會議由馬來西亞聖經神學院海外校友會所設立的「信望愛宣教動員中心」主辦,為自2021年以來連續第五屆舉辦的全球華人網絡宣教會議。
-
被禁普林斯頓大學女子田徑賽 跨性別運動員興訟
一名自認為女性的男性運動員,因被取消女子田徑賽的參賽機會,現正向普林斯頓大學及相關體育官員提出索賠。
-
歐凱莉(1933–2025):教我如何研讀聖經的姊妹
我很蒙福,從小每週都去教會。我幾乎不記得自己什麼時候開始知道挪亞、摩西、彼得、保羅這些名字的。聖經對我來説一直都不陌生。但如果你問我:「是誰教會你如何查考聖經的?」我毫不猶豫地會回答:歐凱莉(Kay Arthur)。
-
英國人權特使:基督教受迫害加劇部分國家瀕「滅絕」威脅
鑑於基督教在全球範圍內遭受的迫害越演越烈,英國近日鎖定了十個主要在亞洲的重點關注國家,並作出承諾透過積極外交捍衞宗教自由這一寶貴人權。
-
香港基督教團體聯署反對「同性伴侶關係登記」
香港《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案》7月23日於立法會委員會審議,遭多個政黨強烈反對。性文化學會、明光社等多個基督教團體亦透過不同渠道向當地政府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