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天安门广场突然灯灭。无助的漆黑里纠缠著鲜血和热泪。这是每个目睹的中国人都不能忘记的场面。但是对今天十多岁的中学生来说,六四与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中七学生梅朗心:基督徒不是悲观的
梅朗心初次听到"六四"这名词是在小学六年班时。当英文老师讲述当年学生运动经过时,连最顽皮的学生也安静下来。很多同学哭了,梅朗心也是其中一个。中二、三时,教高中历史的父亲在家中播放当年保存的影带,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场面令朗心不自觉地生起愤慨之情。
今天刚完成中七的朗心开始思考自己作为中国人、香港人、学生、公民同时是基督徒应如何面对这事。她觉得基督徒的态度不是悲观的,应把焦点放在神身上,带著希望看未来。她一直努力做的,就是尽公民的责任,在自己的社会位置上见证神
为引起新一代年青人对社会历史的关注,香港基督徒学生福音团契(FES)6月4日在圣安德烈基督中心举行了以教会青年人为对象的"十六年的创口——『六四』十六周年纪念活动",近150人参加此次聚会。会上播放了《没有太阳的日子》及《薪火相传》两套六四纪录片,并有分组讨论,让同学分享对"六四"的印象和感受。
刘国伟:基督徒应承担历史
分组讨论后为对谈会,由港大三年级学生朱得怡和中七学生沈伟男分享他们对"六四"的看法。朱同学认为,神在创造时把追求公义的特性放在人里面,基督徒群体在社会上带著先知的职份;沈同学认为"六四"虽事过16年,但我们不应忘记,并应更深入关心中国社会问题的根源。
FES总干事刘国伟(Simon)作总结,青年基督徒有责任认识历史,并承传下去。他表示"历史从来不是客观真相",因此基督徒应诚实面对历史,不应让历史随意的过去。
基督徒可怎样回应社会历史﹖
梅朗心在与本报记者谈话时引用了一位传道人的话:基督徒"出世而不离世,入世而不属世",对她来说,她会为当权者祷告,把历史未来交托神,并且尽力关心世事,做好自己的本份。朱同学认为,我们可用有限的资源尽力找出历史真相,并分辨真与假。Simon则表示,作为学生应尽自己能力读好书,建立装备自己;而身为基督徒亦应诚实地面对著历史和世界生活。
青年基督徒应传扬基督的价值观
会后Simon向本报记者表示,基督徒应建立整全的信仰,不单单传讲耶稣,更应实践出来。基督徒是活在世界的,要圣经的价值观影响社会和历史文化。他说:"传福音就是传扬基督的价值观。"
FES在六四事件以后16年来每年均有纪念活动,目的在"承传"和"教育"——让新一代学生了解事件,明白自己对社会历史的责任,建立承担感。FES每年暑假均举行"中国行"活动,带领学生到国内考察,让他们对国民有更深刻认识和交流,此外亦在大专成立"关心中国小组",通过研习、祷告会等活动燃点同学对国家的承担感。
香港基督徒学生福音团契(FES)网站:http://www.fes.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