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領袖評「家庭破碎」是倫敦騷亂禍根

在英國倫敦發生的打砸搶燒騷亂已持續了超過一週。英國首相卡梅倫週一(15日)向全國發表演講指英國整個社會「道德崩潰」是騷亂事件的根本原因。

卡梅倫怒斥了不負責任、自私自利、肆無忌憚、孩子沒有父親、學校沒有紀律、社區沒有管控、獲利不須付出努力、犯罪不必受到懲罰、權益缺乏責任約束等「社會破裂」的具體表現。他表示,目前一方面警方會對全力打擊犯罪分子和犯罪行為,另一方面他的最終目標是要對付導致搶掠和縱火的「態度及思想」。

「世界福音動員會」(Operation Mobilzation)前國際部主任喬治弗沃(George Verwer)長居於英國,他嘗試解釋暴動的原因。

《國度復興報》援引他的評論説:「首先,英國失業率居高不下,特別是年輕人失業率高。我看到統計數字時,也難以置信。其次,這代表许多家庭解體,上帝賜予的婚姻遭人嘲弄,甚至被棄絕。第三是酒和毒品問題。」

喬治弗沃説:「這等於是把十誡丟在一旁,不再敬畏神。無神論者盛行,政府機構裡沒有上帝的位子。」

喬治弗沃直指貪婪是英國社會生病的主因。他説:「许多政治人物自私、貪婪,愈來愈多的人也變得貪婪,大家都想分一杯羹;社會網絡的串聯加上心中的憤怒,於是爆發了街頭暴動。」

最後,他提出唯有主耶穌的救贖才可以救英國脱離險境,「人們不認識救世主——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社會到處都充滿罪性和失喪的人。」

美國福音派領袖寇爾森(Chuck Colson) 亦有發文回應事件。他直言自己不是研究英國社會狀況的專家,但他非常認同英國資深記者、知名歷史學家及作家馬克斯‧黑斯廷斯(Max Hastings)近日在英國《每日郵報》的評論。

黑斯廷斯寫道:「劫掠財物、焚燒汽車、恐嚇民眾,沒有道德約束的他們對此感覺不到一絲的罪惡或羞恥……他們的家庭裡沒有模範,他們的父親大都是失業者或者是離家出走的,他們都是文盲或數字盲,但可能有的卻非常會玩電腦遊戲和黑莓。」

一名參與動亂的女孩毫不避諱地向媒體直言,暴行就是要讓那些有錢人和警察們都明白,「我們也可以隨心所欲」,而「他們當時想做的就是偷盜和破壞」。

寇爾森指出:「我在監獄服侍超過35年的時間,看到家庭破碎的種種惡果。來自破碎家庭的孩子容易結幫犯罪,因為他們沒有一個健康的父親模範。 兩位知名人士曾指出:犯罪的原因是在道德成型期未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

寇爾森説,這就是他一直致力推動道德倫理更新的原因,為社會重建倫理道德的基礎。寇爾森博士亦強調保護婚姻及家庭的重要性。最後,他呼籲美國人當以英國的社會動亂借鑒,趕緊警醒過來,面對美國社會「道德崩潰」的現狀。

英國倫敦這次發生的騷亂是從是6日晚開始的,數十家商鋪遭縱火焚燒、许多商店遭人搶掠一空。隨後兩三夜,騷亂擴散到了大倫敦多個區的商業街,以及英國其他一些城市和中部部分地區。至12日,英國警方已在全國逮捕了1,500多人,其中約1,000人同倫敦的騷亂和哄搶有關。這場騷亂導致的死亡人數上升到5人。
  • “上帝不會犯錯”:天生獨臂女孩 用行動回應所有質疑

    “上帝不會犯錯”:天生獨臂女孩 用行動回應所有質疑

    凱特琳·帕維(Katelyn Pavey)是一個真實的勵志傳奇。她天生只有一隻手臂,卻憑借堅定的信念和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難,不僅打破偏見,還成功進入大學壘球隊,實現了自己的運動夢想。她用自己的行動向質疑者證明:“上帝不會犯錯。”

  • 背誦聖經的力量——寫在「全美聖經比賽」之後

    《紐約時報》2024年11月報道了在佛羅裡達州奧蘭多舉行的第16屆「全美聖經比賽」(National Bible Bee)。約360名兒童和青少年齊聚一堂,參與這項比賽,其口號是:“認識神的話語,並使祂被人認識。” 對於許多非基督徒乃至基督徒來説,最令人驚嘆的是,在15至18歲組別的比賽中,參賽者需記憶近1,000節經文,總計超過20,000個單詞。

  • 《大衞王朝》:大衞王的傳奇即將登陸 Prime Video

    講述聖經人物大衞從少年成長為以色列歷史上最偉大君王的劇集,《大衞王朝》(House of David),將於 2 月 27 日通過亞馬遜 Prime Video 全球上線。

  • 孫東升牧師:基督徒如何合宜看待川普和白宮信仰辦公室

    近日,華人牧者孫東升在其針對川普和“白宮信仰辦公室”的評論中提醒基督徒要有合宜的看法,他提醒道:“基督信仰從來不是靠國家權力推動的,教會的復興是依靠信徒忠心地持守聖經真理。”

  • 全明星賽林書豪重返NBA球館:我擁有一段充滿奇跡和祝福的籃球生涯

    2025年NBA全明星賽落下帷幕,這場彙聚聯盟頂尖球員的年度盛會不僅讓球迷大飽眼福,也成為一位昔日傳奇球員重新與NBA連結的契機。前NBA球員林書豪分享了自己久違踏入NBA球館的感受,坦言這是他自2019年總決賽後,首次回到這一舞台,滿懷感恩地回顧自己的籃球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