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独上帝:克服"自恋"与"普罗米修斯主义"的内在挣扎

唯独上帝:克服「自恋」与「普罗米修斯主义」的内在挣扎
唯独上帝:克服"自恋"与"普罗米修斯主义"的内在挣扎

人们面对无限的宇宙时采取两种心理反应:"自恋"和"普罗米修斯主义"。自恋将焦点转向自我,将世界视为"我的世界";普罗修斯主义勇于探索灵性和创造,然而还是为了发展自我。人必需敬拜上帝,以谦卑的态度克服这两种心理反应。

基督教媒体Christian Press专栏引用已故美国神学家毕德生(Eugene H. Peterson)著作《366天读懂圣经,每天一章》指出,当我们站在生命的起点,面对著无尽奇迹时,我们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这种奇妙之感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自己的有限性。有人曾说:"即使宇宙充满了无限之事,我依然是有限的存在。我无法成为上帝。"这样的悟性让我们开始关注结果。

有人将这种理解称为"自恋"或"普罗米修斯主义"。自恋者试图将自己从起点拉回,将自己置于能够掌控一切的心灵状态中。他们忽略了无穷无尽的宇宙,忘记了那些神秘的事物。他们专注于塑造一个精彩的自我,并将世界变得更为狭小,形成一个属于"我的世界"。而"普罗米修斯主义"则超脱了起点,进入无尽的灵性之境,试图掌控、改变并从中创造。他们充满活力与胸怀,希望充分利用这份力量和美丽。

在我们当中,大多数人的灵性倾向或采取"自恋"的形式,或选择"普罗米修斯主义"的道路。然而,绝大多数时候,这两者都会融合在一起,呈现出独特的组合,根据每个人的气质和处境不同而有所不同。

因此,我们需要以"回归"作为对抗这一内在倾向的方法。换言之,就是要回到起点,回到奇迹的所在,回到认识无限的地方,回到对上帝的敬拜之中。这需要我们培养谦逊的态度,学会按照我们被创造的样子生活,同时保持与地球的连结,成为真正的"人"。

当我们将手指伸入那腐蚀性的泥土中,触摸到花园里肥沃的土壤时,我们意识到我们如何与大自然共生。让我们聆听这个世界,并在其中找到我们的所属之处。

  • 宣教环境巨变,国际伙伴如何继续与中国教会同行?

    宣教环境巨变,国际伙伴如何继续与中国教会同行?

    随著中国宣教的黄金时代逐渐远去,事工的动态正在发生剧变。外籍工人被迫离开,当地教会面临日益加剧的打压。在这样的环境下,国际信徒群体如何继续支持并与亲爱的中国弟兄姊妹同行?最近的一次旅程让我深刻思考一种新的伙伴模式,以及神如何继续倾注祂的爱,并在中国开展祂的工作。

  • 特朗普政府签署法令 禁止男跨女参与女子运动

    美国当前总统特朗普于2月5日签署行政命令,正式禁止生理男性以女性身份参加女子运动。

  • 2025全球差传数据出炉:亚洲未得之民最多 宣教资源分配不均

    香港差传事工联会近日发布《2025全球差传数据》。针对全球差传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四项观察,发现全球只有3%宣教士被派往未得之民地区,而教会用于差传的奉献亦不足一成。

  • 为什么这么多超大型教会似乎存在腐败?

    近年来,超大型教会(Megachurches)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坦白说,其中一些批评是完全有道理的。在许多人看来,这些教会更像是运作成熟的商业机构,而不是单纯的敬拜场所——它们拥有庞大的预算、华丽的布道制作,有时甚至是牧师家族成员充斥教会薪资名单。正因如此,人们常常会问:"超大型教会是否腐败?" 这是一个合理的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 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呼吁推动贸易外交手段 改善中国宗教自由状况

    在2025年2月4日举行的国际宗教自由峰会(IRF Summit)上,关于如何通过结合贸易与人权议题,改善国际宗教自由状况的讨论成为一场分会的重点。这场分会讨论了美国如何利用外交手段和贸易杠杆,推动包括中国在内的"特别关注国"(CPC),改善宗教自由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