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忠仆事奉中心与香港树仁大学发布教牧人员精神健康调查,发现女性在抑郁、焦虑、压力和倦怠方面明显比男性高,年轻牧者灵性幸福感相对其他年龄群体较低,曾伟洪教授建议教会检视和分配工作量协助平衡生活。研究团队向本报表示,现时华人教会关注精神健康意识已提升。
香港树仁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助理教授曾伟洪在11月25日发布会上指出,该项调查旨在了解香港教牧人员和基督教机构领导的精神健康状况、灵性健康、倦怠程度以及应对方法,并提出改善方法。
调查于8至10月以网上形式进行,收回170份有效问卷,对象为教牧、机构管理人员或领袖。男女比例约为五比四,年龄层主要集中在51至60岁之间,部分是年轻牧者。在职年期方面,近一半的受访者在教会服侍一至五年,六成在小型教会工作。
女性焦虑高于男性 年轻牧者灵性幸福感较低
结果显示,受访者在抑郁、焦虑和压力方面都属于正常范围,男女在抑郁程度方面相近,但女性在焦虑和压力方面较男性更高,不过接近轻度范围;倦怠程度则属于中度。
年龄方面,18至40岁的年轻牧者在抑郁、焦虑和压力相对其他年龄群体较高,总体而言,工作年期与倦怠没有直接关系。
在灵性安息方面,受访者表现出较高的灵性幸福感,但18至40岁的年轻牧者相对其他年龄群体较低。
至于应对方法,男性倾向于使用积极的应对策略,而女性倾向于逃避。然而,在宗教应对方法,面对压力时女性更倾向于以积极的宗教方法应对。
香港树仁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助理教授曾伟洪表示,逃避越多,倦怠感越强。越消极的宗教应对方式例如觉得上帝在惩罚自己,越会感到倦怠。他建议教会长执关心教牧的身心灵健康之余,要检视和分配工作量协助平衡生活,并安排退修活动加强牧者的灵性安息。同时,他鼓励神学院增设教牧人员的辅导服务或求助热线。
华人教会关注精神健康意识提升
研究团队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神学院目前增加了很多辅导科的课程,并提供渠道让事奉人员疏导情绪。
建道神学院客席讲师、临床心理学家罗泽全表示:"神学院开办了更多心理健康的课程、讲座、工作坊,涵盖了情绪问题、自杀等方面的内容,教会对此表示欢迎。"
目前,华人教会越来越关注精神健康,虽然每间教会对此接受程度和概念不同,但相对以前已行多了一步。近年的社会事件、疫情引发人的心理危机,大家都知道不可逃避问题了。
临床心理学家、忠仆事奉中心巴拿巴学院基督徒辅导科客席讲师黄志明补充:"巴拿巴学院和神学院的辅导课程起了预防作用,为教牧预先装备,以及辅导过程时增加自我的认知。"他提议心理学家和教牧人员更多合作,透露以往在医院工作他也关心院牧。
对于面对压力时,是否适宜以叠加压力的手段来应对?黄志明认为不适合,因为每个事奉人员的心理质素、接受压力能力不同,重申表示需要有渠道疏导教牧的情绪。
香港忠仆事奉中心11月25日举办第六届心灵健康研讨会,主题:"心理健康和治疗与灵性的重聚",并发布基督教研究调查报告。研讨会实体及线上同步进行,约200多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