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0年秋季新學年起,雲南省範圍內大、中學校必修課「三生教育」將貫穿一項重要的內容,即「生命、愛與性的真相」——《今生無悔》,教材和課程來自美國的愛家協會。愛家協會近期也以《讓我們的青春無悔》一文分享《今生無悔》課程在中國的情況。
不但雲南,全國21個省、市、區也已在不同範圍內積極開展了「三生教育」。「愛家」表示各省教育部門這一次「拋出了一枚重磅炸彈,把一向遮遮掩掩的性知識教育光明正大的摆在孩子們面前,堪稱教育範疇內大膽嘗試的事情。」
《今生無悔》的學生用書中提出了一些大膽的問題,包括:你會選擇婚前性行為嗎?如果青少年要採用避孕工具,應該誰採用?你需要為自己設定什麼界限,以保持婚前守貞?如果一個女孩決定墮胎,她需要考慮什麼?如果她決定把孩子生下來,要考慮哪些可能性?如何辨別一個人是否感染了愛滋病毒等等。
時下大眾媒體一直在鼓勵婚前性行為,「愛家」通過一些數據來揭示給青少年提供正確的生命教育的迫切性。根據美國愛家協會多年來的調查統計顯示:1)未成年人性行為的失敗率(導致懷孕)為71%,成年人為15%;2)40%的墮胎來自大中學生;3)婚前同居的男女80%會分手;4)由同居到結婚的夫妻離婚率是未經同居夫妻離婚率的兩倍。
而中國的統計數據則顯示:1)60%的離婚諮詢是因為性生活不和諧;2)85%前來心理諮詢的未婚女性害怕婚前性行為導致懷孕;3)大學生是愛滋病傳播的高風險人羣,是預防愛滋病宣傳的主要對象。
《今生無悔》究竟在講些什麼?
「愛家」也介紹《今生無悔》是一項創造性和啟發性的課程計劃,是一個以品格塑造為基礎、倡導避免婚前性行為的課程。此課程包含的主題有友誼、同伴壓力、約會、媒體影響、做決定、婚前性行為的後果、拒絕的技巧、毒品和酒精、愛滋病病毒/愛滋病、婚姻等等。
首先,《今生無悔》課程把塑造美好的品格放在第一位的,包括尊重、責任感、誠實、仁愛、正直等。如果沒有這些作為基礎,所有的説教和形式,都是空談。這也給那些質疑和誤解的人們一個最好的回答。其次,此課程給青少年一個關於愛和婚姻的正確的價值觀。真愛並不是隻是性來衡量,而是值得男女雙方彼此珍惜和等待。它也給很多年輕人展示關於自由的真想:自由並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當我們有所堅持時,才不會被那些隨即而來的後果所束縛,才是一種真正自由的選擇和生活。
-
新基因工程技術誕「三人DNA嬰兒」用人類胚胎實驗引倫理爭議
近日一項基因工程技術的新突破引起了科學家和基督教倫理方面的的擔憂。英國使用三人的DNA創造嬰兒以預防致命的遺傳性疾病,據悉過去五年內已有8名「三人DNA寶寶」出生——除父母DNA外,這些嬰兒身上還會有0.02%來自另一位女性的遺傳物質。
-
可持續宣教研討會:「關係優先」成21世紀新模式
「2025可持續宣教研討會」7月19日在香港揭幕。香港差傳聯會羅兆麟牧師指出華人教會半世紀宣教迷思:追求數字、各自為政,形成「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現象。他疾呼「關係」才是永續關鍵,強調大使命需以整全福音重建人神連結,翻轉傳統量化思維。
-
全球華人宣教會議綫上舉行 聚焦21世紀門訓與契機
第五屆全球華人宣教網絡會議於2025年7月6至12日舉行,今年以「華人教會的門訓與契機」為主題,涵蓋兒童與青少年事工、長者、聖經研讀、保羅書信、啟示錄及現代科技(如AI)等多個面向。會議由馬來西亞聖經神學院海外校友會所設立的「信望愛宣教動員中心」主辦,為自2021年以來連續第五屆舉辦的全球華人網絡宣教會議。
-
被禁普林斯頓大學女子田徑賽 跨性別運動員興訟
一名自認為女性的男性運動員,因被取消女子田徑賽的參賽機會,現正向普林斯頓大學及相關體育官員提出索賠。
-
歐凱莉(1933–2025):教我如何研讀聖經的姊妹
我很蒙福,從小每週都去教會。我幾乎不記得自己什麼時候開始知道挪亞、摩西、彼得、保羅這些名字的。聖經對我來説一直都不陌生。但如果你問我:「是誰教會你如何查考聖經的?」我毫不猶豫地會回答:歐凱莉(Kay Arth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