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選後宗教問題更受關注

如果沒有基督教,美國還會是今天的美國嗎?
十一月初的美國大選,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受世人矚目的美國選舉,投票人數創六十年代以來最高紀錄,而且好像是選世界總統般受全球關注。投票結果顯示道德信仰是美國大選重要因素。而在布什獲得連任後,宗教問題更受到關注。

兩黨道德價值觀
共和黨在社會問題上比較強調家庭價值,個人對自己負責,勤奮創造,反對墮胎、同性婚姻等,這跟聖經的價值觀極其接近。民主黨的理念在社會問題上比較開放,他們贊同墮胎,反對死刑,傾向同性婚姻,對婚前性關係、單親家庭等持同情以至支持態度。

正是由於這兩種理念不同,導致兩黨的支持者也不一樣。在今年大選的兩個主要議題上,即墮胎問題和同性戀結婚問題上,布什的宗教立場影響了很多持保守立場的美國人,使他們能夠把戰爭問題,經濟問題放在次要地位來考慮。

美國的建基於基督教信仰
很多美國虔誠的基督徒們有「美國的建立就是基於基督教信仰」的想法。從美國的來由就可知一二,在剛過去不久的感恩節,就是紀念英國的新教徒為了逃避宗教迫害,跑到美國建立殖民地的一個重大節日。

雖然美國的宗教狀況遠不能與兩百多年前相比,但是“911”以後,美國民眾的信仰又略有回升。而且美國離婚率高居不下,同性戀又越演越烈,並且公然向法律挑戰,要求同性戀婚姻合法性; 與此同時,教堂裡又不斷傳出有關神職人員的性醜聞,有些教會公開按立同性戀者為牧師,教會在社會上的聲譽受到嚴重的破壞。可以説,這次的選舉正好讓美國人再一次反思他們的宗教和道德標準; 而結果顯示,他們還是很重視信仰的基礎。

今日美國基督徒
多維週刊的<從美國的宗教狀況看2004年總統大選>一文中説明瞭,根據美國最具有權威性的宗教機構在去年的調查結果顯示:美國每10人中就有9人自稱相信上帝,有8個人認為宗教對他們的生活非常重要,有7個人是屬於某個宗教團體或組織,大約有6個人每天祈禱,有差不多50的人認為上帝是美國民主的道德引導力量,有4個人每星期日去教堂參加崇拜。全美國有30多萬座教堂遍及美國城鄉。

雖然美國人講求實際,講求金錢,喜歡新奇刺激和追求物質享受,每年觀看橄欖球,棒球,籃球,網球,賽車等各項體育比賽的人數總和達4億多人次,但參加宗教活動的卻達52億人次:雖然美國人每年花在棒球,籃球和橄欖球上的費用達50億美元,可是美國人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每年奉獻給教會的捐款超過500億美元。

除此而外,美國有1200多家宗教廣播電台不斷地播放各種不同類型的宗教節目,每12家電視台中就有一家是宗教電視台,而在“911”以後,美國的宗教節目增加了75。此外還有5000多種宗教報刊雜志。宗教音樂的影像製品銷售量遠遠超過古典,爵士及其它各種流行音樂。一般以上的美國成年人參加過宗教團體組織的慈善服務或做過志願者。在紐約,芝加哥,洛杉磯,費城等大城市中的各類社區服務基本上都是由宗教團體提供的。

這一切都説明瞭美國之所以成為今天的美國,跟基督教信仰有著深厚的關係。布什在此次選戰一再強調了自己的宗教信仰,確實為美國廣大民眾心靈深處的危機感打下了一支強心針。在美國目前面對的道德,文化,價值等等方面出現問題,相信基督教信仰仍是解決此等問題的基本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