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人成長需要導向,尤其是流連街頭的邊緣少年更需悉心培育。台灣有基督教機構每年都舉辦籃球比賽,而參賽者來自一羣本是生活漫無目標的青少年。
社工落街頭組少年籃球隊
台北市基督教勵友中心於本月14至15日舉行「2018Hard Fun社區少年籃球錦標賽」,組隊的球員來自該市各學校的少年共316人。
勵友中心是一所基督教綜合服務機構,球隊的少年皆由社工從球場帶回來。該中心督導張怡芬表示,約十年前中心的社工開始外展工作,發現在社區中有很多不愛讀書,態度不友善,沒有動力繼續學業的少年,但共通點是都熱愛籃球。
張怡芬續指,中心在士林、北投區成立了第一支「北少籃球隊」,除了專業教練教導籃球知識技巧外,更希望透過籃球建立少年的團隊意識學習服從。每次練球後社工召集少年聊天,對他們在成長中遇到的疑難給予肯定,讓他們漸漸地學懂禮貌和自信,甚至對學習和人生發展也有了動力,中心亦舉辦籃球比賽鼓勵他們投入練習。2012年在中山大同區成立第二支「中大籃球隊」。
張怡芬表示,雖然中心缺乏舉辦球賽的資源,但看到少年在比賽過程中的努力及當中的個人生命轉變,開展事工的同工仍然堅持每年舉辦比賽。她期望將來能與教會一同合作或有教會組隊參與籃球比賽,成為教會青年事工的一部份。她更指,球隊將會到香港與同樣推動籃球運動培養青少年品格的機構交流。
尋迷羊一個都不能少
勵友中心長年服侍邊緣青少年,不得不提其中一位人物,就是該中心的董事長莊焜明,他領導一羣自言「乘著基督耶穌愛的羽翼而來,學習耶穌愛人榜樣」的青少工作者,主動幫助處身於邊緣和危機中的青少年,尋回失落的生命價值。
莊焜明強調,他不會將「犯罪」或「邊緣」的字眼強加於這羣孩子身上,他們只是「一時迷失」。因此他與中心的同工四出尋迷羊,縱然走失一隻看似微不足道,但都是耶穌看為寶貴的青少年。
他指,這些迷失的孩子多出自單親或弱勢家庭,或成長過程遭受家庭、同儕暴力對待,普遍人際關係不佳,成長階段缺乏愛的滋養,以致產生憤怒、委屈與害怕,形成情緒障礙,成為社會視為的問題青少年,他們實際上卻是內心渴望被愛與關懷的孩子。
莊焜明認為,孩子迷失病了,我們把人找回請大醫生耶穌基督親自醫治看顧。而中心一直扮演傳福音宣教的角色,所以在中心各據點開放給弱勢家庭或有家歸不得的孩子使用,提供電腦上網、做功課、吃飯,甚至洗完衣服再回家,讓孩子有「家」的感覺。
為了找回迷失的孩子,中山和大同服務中心社工四、五人一組每個月一次外展,從深夜到翌晨五、六點,到公園尋找孩子傾談和關心他們。
台北市基督教勵友中心成立於1973年,由賴炳烔牧師創辦的「台灣國際傳道會」所設立的基督教機構,專門輔導問題青少年,並接受台北、士林及板橋法院轉介的保護管束少年,成為團體榮譽觀護人,現時有大同區、社子等七個據點,並協助新北市、桃園市兩地遭性剝削少年的緊急短期安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