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基督教服务处发布"香港共融指数2024",共融指数为69.44分,属"一般"评级。男性、南亚裔人士、㓥房户认为社会不共融;医疗、房屋最高分,教育、就业最低分。
调查于今年5月至6月进行,透过随机抽样电话访问、网上调查及实体问卷,共成功访问1026人。根据调查结果,2024年香港共融指数在不同范畴的评分介乎60至77分(100分满分),医疗及房屋范畴分别获得77.08分及74.23分,是最共融的领域。服务处分析认为,政府近年于医疗及房屋范畴的资源投放,如基层医疗发展及过渡性房屋政策,对促进社会共融有一定成效。然而,㓥房户的共融指数仅为58.67分,低于无家者的63.99分,显示㓥房户在社会共融中面临更大挑战。
教育领域最不共融
教育范畴的共融指数为60.59分,成为最不共融的范畴。尽管近年教育政策有促进共融的调整,但多以目标为本,未能全面支援学生的发展需求,且相关措施缺乏透明度,导致许多有需要的家长与学生无法获悉可用的支援。
南亚人士遭歧视 突显就业共融问题
调查还发现,受访者在过去一年平均经历1.1项歧视或不友善对待。其中,17.4%的受访者曾遭间接歧视,12.7%的受访者则曾遭直接歧视。南亚裔人士的共融指数为67.22分,低于中国人的69.67分,且在就业范畴更仅得57.20分,显示南亚裔人士在求职过程中面临更多挑战与歧视。
男性在家庭角色被刻板定型
性别方面,男性的共融指数为68.30分,低于女性的70.68分,显示男性在各范畴的得分均低于女性。特别是在"家庭生活"的领域,男性仅得68.18分,女性则有71.80分。男性在过去一年平均经历的歧视次数也高于女性,反映出社会对男性在家庭角色上的刻板印象。
一名患有长期病的单亲爸爸王先生表示,作为"单亲家庭主夫"的他面临无形压力,并经常听到对男性照顾孩子能力的质疑。他强调,"不论男女,社会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照顾者。"王先生呼吁社会在提供服务时应考虑不同性别人士的需求,并改变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
强化个别学习、支援少数族裔求职、提倡"照顾者为本"
香港基督教服务处提出多项建议以促进社会共融,建议检视融合教育成效、推动共融工作文化、尊重男士岗位选择等。
首先,针对融合教育,建议强化教育局、社署、卫生署及医管局的合作,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制定适切的支援安排。此外,应增加支援政策的透明度,让家长和持份者了解资源运用,并定期收集意见,推动更多元的生涯发展服务。
其次,在工作文化方面,政府应牵头建立共融的工作环境,提供双语招聘资料,提升员工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并开放更多试工或实习机会予少数族裔求职者,促进双方的了解。
最后,建议尊重男士在家庭生活中的选择,推广"照顾者为本"的概念,并针对男士的特质和需求,提供更性别多元化的社会服务。这些措施旨在减少歧视,提升社会的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