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明白神的旨意是许多基督徒关注,从大事大非的社会议题至个人层面的选校转工寻找伴侣等。香港浸信会神学院旧约教授黄福光在学院院讯发文,引导信徒明白神旨意具备三向度。
神的旨意三向度
黄福光引用弗里森(Garry Friesen)在《作决定与神的旨意》一书(Decision Making and the Will of God)提出的方法"智慧之道"(The Way of Wisdom)指,神的旨意包括三方面:神的主权旨意、神的道德旨意、神对每个的个别旨意。"神的主权旨意是指神对世上发生之一切事物的计划;神的道德旨意是神在圣经中启示的命令;神对每个的个别旨意是不能单单阅读圣经就能知晓的事。"
黄福光又指,"一点"理论是按传统观点理解神的旨意,即是"只有一个选择才是正确的选择,假如错过了那个选择,就错过神对我们生命最理想的旨意。"例如选择伴侣,如果我们没有与"命中注定的那一位"结婚就错过了神对我们生命的奇妙计划。
不过,该理论存在著问题。黄福光指,在旧约虽然有先知蒙召跟随神,都只是少数几位,"不要把个别的经验套用在普通信徒身上。"黄福光更指,"这理论可能容让不成熟的信徒以『神叫我如此行』来合理化不智的决定。"
运用神赋予的智慧选择
黄福光根据弗里森所指,神的道德旨意才是信徒的首要考虑,正如"基督徒可以选择与谁结婚,但婚外情却不是一个选项。"但当一些选择不牵涉"对"与"错",只关乎"好"与"坏"的决定,基督徒则需要运用神赋予的智慧。
至于神的主权旨意的存在并不表示人无需计划。黄福光指,人要谦卑顺服祂的旨意,环境不应等同于神的旨意。"若大厦发生火警,我不应以为神的旨意就是要我丧命,智慧让我知道应该逃生。"
基督徒需要以智慧去实践,但大前题是自己的决定并不违反圣经的教导。黄福光指,在寻求神旨意的事上,环境都有一定的角色。神开启或关上一扇门,可以是重要的提示。
另外一些基督徒常寻求印证神的旨意,认为是"圣灵内在的印证"。黄福光指,这其实是"我们对某个决定是否有内在的平安。但这是主观的感觉,不宜成为下决定的根据。"例如决定与男或女朋友分手感到的平安,可能是早已有决定,这份平安是分了手终止了苦恼而已,是一种主观的感觉。
征询成熟信徒意见
黄福光又指,对于在较重要的决定上,以及未遇过的事情,我们可以向成熟信徒征询意见以启发自己,以免陷入情绪波动而影响自己的抉择。针对个人的渴望,应避免走向两种极端,即是完全迎合自己的渴望或完全否定它。"我认识一些神学生认为神呼召他们,是因为他们不想全时间事奉主。这是拙劣的神学,神不会要我们不必要地受苦。另一极端也是错误的,许多人希望明白神的旨意,是因为他们相信遵从神的旨意会带来幸福和成功。于是,幸福和成功便是遵从了神旨意的印证。"
他指,这都是歪曲的思想,耶稣与很多信徒正是因为遵从神的旨意而受苦,我们不应以为遵从神旨意必然带来幸福。相反,遵从神的旨意也可以为我们带来许多苦难。
最后,黄福光提到,智慧之道并不排除超自然的指引,譬如听见声音、天使、异象、梦境、预言和神迹。"这些例子全都可以在圣经找到,也是神曾与祂的子民沟通的方法。不过,即使在圣经时代,这些都不是寻常的方式。"
黄福光提醒信徒,当小心辨别诸灵,哪些灵是出于主,"因为不是所有的灵都是出于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