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健康讲座 廖广申医生:产后精神病发率仅千分之一

精神健康讲座 廖广申医生:产后精神病发率仅千分之一
精神健康讲座 廖广申医生:产后精神病发率仅千分之一

忠仆事奉中心举办精神健康讲座,精神专科廖广申医生指出妇女患抑郁症是男性的2倍,并识别产后抑郁症类型与症状;临床心理学家黄志明博士提出认知行为疗法识别负面思想,呼吁丈夫支援太太。

产后抑郁症的分类与症状

廖广申医生以"认识产后抑郁及培养正向健康的亲子及婚姻关系分析"为题,首先分析压力的源头,主要来自内在,理想主义性格的人介意他人看法,以及外在因素如转工、搬家等。过度压力会对情绪产生影响,出现焦虑、激动、绝望、情绪低落等症状。根据抑郁症流行病学数据,每100个人就有10至20人患有抑郁症,男女比例为1比2,妇女患抑郁症的机会可能是男性的2倍。

产后抑郁症分为三类:第一类"产后低落"(50-80%)通常在产后3天左右出现,失眠食欲下降,只要家人谅解支持多数能自动改善。第二类"产后抑郁症"(10-15%)在产后几个星期后出现,患者可能感到心情低落,对照顾婴儿乏力产生罪疚感。第三类"产后精神病"这种情况较少见,发生率仅千分之一,可能出现躁动不安、意识混乱、妄想等症状,当事人未及时接受治疗,可能犯下拭婴悲剧,必需尽快就医,香港早前发生有关个案。

抑郁症的症状包括丧失自信、绝望、对生活失去兴趣、出现自杀念头等。行为方面可能表现为避开他人、自我关闭、烦躁易怒、工作学业表现衰退等,导致社交、职业、学业、家人关系、性格、灵性等方面障碍。

男人也抑郁 女性怎治疗?

廖广申提醒,母亲产后父亲也会有抑郁,夫妇两人同时出现抑郁可能产生冲突。男性抑郁的成因通常来自强烈失落感、自我认同危机,如事业成就与理想有差距、健康状况转差等。

从心理因素分析,抑郁症的成因可能来自童年或少年时期不愉快的经历、与父母分离、家庭问题、人格发展等。

女性的抑郁问题除了心理治疗,可能需要药物治疗,透过调整神经传导物质如多巴胺、正肾上腺素等来控制意志和情绪,情况严重时需要服用抗抑郁药。

抑郁症影响孩子未来

抑郁症问题处理不当,可能对孩子未来发展产生影响,如语言、行为、学业成绩等。孩子进入青少年期后,患上抑郁症的机会也高。因此,家人需要有耐性,"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雅各书1:19)、"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 "(箴言25:11)可以带来正面影响。

夫妇相处七言、宗教助力支撑人生

夫妇相处时,应多积极聆听、欣赏、持之以恒,保持冷静,学习情绪管理。廖广申送给大家的7个字:"请"、"我们"、"多谢你唔该哂"、"做得好好"、"你的意见呢?"、"你真是了不起!"、"对不起是我错了。"

廖广申认为,宗教信仰有助于支撑和影响人生,面对挑战时懂得处理情绪,提升EQ处世态度,可减少压力、自杀行为、吸毒等问题。对孩子来说,不仅要教他健康成长,还要教他做一个行公义的人,如箴言22章6节所说:"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

建立支援系统丈夫责任重大

临床心理学家黄志明博士的讲题为"照顾母亲的心理健康",强调识别产后抑郁的警讯非常重要。如果母亲产后过了2至3星期仍然有情绪变化,如失去兴趣、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或出现自我伤害念头,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黄志明强调,丈夫在照顾太太方面责任重大,彼得前书3章7节教导"作丈夫的和妻子同住……一同承受生命之恩……敬重她"。母亲在产前亦需要作好准备,例如参加产前课程,学习面对分娩的挑战,产后制订休息、营养、运动方面的计划。此外,建立支援系统,包括家人、朋友和丈夫,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确保充足睡眠,每天至少7至8小时,避免酒精和药物,进行有规律的运动,每星期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

学习管理技巧,找到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如阅读、听音乐,有助减轻焦虑。家人也需要提供情感支援,肯定母亲的努力,聆听母亲的感受,帮助她度过难关,避免感到孤单,以及避免指责和批评的言辞,协助母亲照顾婴儿,包括喂奶、换尿片、清洁打扫等。

认知行为疗法:识别负面思想

黄志明提出,一旦遇上产后抑郁,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这种疗法重点是识别当事人的负面思想,哪些会导致情绪低落和焦虑的思想,并用更积极和现实的想法去代替。认知行为疗法通常是短期的治疗,研究显示可以显著减轻产后抑郁症状,并且预防复发。

最后,黄志明提到产后抑郁可能激发婚姻原本的问题,因此需要婚姻和家庭治疗介入。

提供实质支援,不是只说"你要寻求帮助"

在问答环节中,被问到当事人不接受治疗时,旁人应如何应对?

廖广申强调陪伴与激励的需要。他指出,不一定要求对方接受治疗,或许当事人不需要帮助,但希望有人与她同行,不一定要求对方接受辅导,身边的人提供实质的支援非常重要,例如帮助母亲购物、照顾婴儿,让她有放假的时间,心理上感到被平等对待。身边的人探望她,作一个好的撒玛利亚人,与她同行。

黄志明则认为,言语需要慎重,不要直接说"你要寻求帮助",这样只会加重对方的负面想法。他建议祈求神,求神开放当事人的心,接受治疗。

香港忠仆事奉中心7月19日举办网上讲座, 主题:"重视精神健康·守护伴侣家人";讲员:廖广申医生(精神专科)、黄志明博士(临床心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