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考古发现希腊女神圆章:揭示公元6世纪异教与基督教的可能联系

以色列考古发现希腊女神圆章:公元6世纪异教与基督教疑有联系
以色列考古发现希腊女神圆章:公元6世纪异教与基督教疑有联系

在以色列Shoham社区森林的Khirbet Tinshemet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座公元6世纪的拜占庭教堂,展现了当时宗教信仰与文化的交融。该遗址出土了多件珍贵文物,包括一枚雕刻有希腊女神Tyche的圆章,为理解异教与基督教的关系提供了新线索。

根据以色列文物管理局的报告,此次发现揭示了当时异教信仰与基督教之间可能的联系。研究人员推测,这座教堂可能与马达巴地图中的"Beto-Melgasis"教堂有关联。为了保护这一重要遗迹,当局已经启动保护措施,并对公众开放,使其成为探索古代生活的重要窗口。

历史悠久的发掘历程

该遗址最早于1986年由考古学家Yosef Porat发掘,并于1995年由以色列文物局的Uzi Dahari博士再次深入探索。此次挖掘中,科学家发现了一枚罕见的大理石圆章,上面雕刻著希腊女神Tyche的形象。Tyche是多个城市的守护神,这一发现反映了当时异教传统与发展中的基督教之间的文化互动,为我们提供了6世纪以色列地区文化生活的一个切面。

拜占庭艺术的珍贵作品

这枚圆章可能制作于公元582-583年间,属于拜占庭艺术中的独特作品。圆章的出土强调了异教与基督教在该地区的共存与交流。在教堂内部还发现了一段铭文,清楚表达了基督教的核心信仰:"这地方属于主和唯一的儿子"。

经济与贸易活动的见证

此外,考古学家还在遗址中发现了多枚硬币,这些硬币的年代范围从公元4世纪至8世纪,显示该地区在拜占庭时期至早期伊斯兰时期的经济与贸易活动。以色列文物局的考古学家Hagit Torge博士指出,这些发现揭示了该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繁荣与变迁。

遗址保护与开放

为了保护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以色列文物局于2011年启动了保护措施,并与当地社区合作,现已对公众开放。这座遗址成为了解以色列历史与文化的重要场所,吸引了许多游客和研究者前来探索古代文明的遗迹。

  • 宣教环境巨变,国际伙伴如何继续与中国教会同行?

    宣教环境巨变,国际伙伴如何继续与中国教会同行?

    随著中国宣教的黄金时代逐渐远去,事工的动态正在发生剧变。外籍工人被迫离开,当地教会面临日益加剧的打压。在这样的环境下,国际信徒群体如何继续支持并与亲爱的中国弟兄姊妹同行?最近的一次旅程让我深刻思考一种新的伙伴模式,以及神如何继续倾注祂的爱,并在中国开展祂的工作。

  • 特朗普政府签署法令 禁止男跨女参与女子运动

    美国当前总统特朗普于2月5日签署行政命令,正式禁止生理男性以女性身份参加女子运动。

  • 2025全球差传数据出炉:亚洲未得之民最多 宣教资源分配不均

    香港差传事工联会近日发布《2025全球差传数据》。针对全球差传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四项观察,发现全球只有3%宣教士被派往未得之民地区,而教会用于差传的奉献亦不足一成。

  • 为什么这么多超大型教会似乎存在腐败?

    近年来,超大型教会(Megachurches)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坦白说,其中一些批评是完全有道理的。在许多人看来,这些教会更像是运作成熟的商业机构,而不是单纯的敬拜场所——它们拥有庞大的预算、华丽的布道制作,有时甚至是牧师家族成员充斥教会薪资名单。正因如此,人们常常会问:"超大型教会是否腐败?" 这是一个合理的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 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呼吁推动贸易外交手段 改善中国宗教自由状况

    在2025年2月4日举行的国际宗教自由峰会(IRF Summit)上,关于如何通过结合贸易与人权议题,改善国际宗教自由状况的讨论成为一场分会的重点。这场分会讨论了美国如何利用外交手段和贸易杠杆,推动包括中国在内的"特别关注国"(CPC),改善宗教自由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