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13亿人口是宣教的大工场,但同时中国大陆教会亦领受神的呼召在差派宣教士,同心回应主所给的大使命。3月上旬,北京海淀区一家庭教会主日,教会长老为弟兄姊妹播放了一组大陆宣教士在海外的照片。照片中有一些中国人在南亚尼泊尔偏僻之地给当地孩子上课,也有一些中国人在非洲某国的场景。
据中国《基督时报》报导其中一个让很多人感动的镜头:"这些人在牧者的带领下做了一个仪式,他们每人手拿一块石头,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大家把石头放在一起成为一个十字架形状。牧师介绍说,通过这个仪式,他们决志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这片土地。照片中,有的宣教士在堆砌石头时,留下了眼泪…"
报导介绍:"照片中大多数人是年轻人,和很多因赚钱出国务工的人不同的是,他们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异象——普世宣教而离开故土,到了非洲与东南亚国家,为了宣教他们在当地也取得了合法的工作身份,藉著工作把福音带给当地人。"
有基督教事工调查称:来自亚洲参与海外宣教的宣教士占全球的35%(69,000),而北美洲的占36%。全球教界对"福音出中国"的期待也越发增大。海外宣教在中国处于什么时期、中国教会进行海外宣教面临的各样挑战与优劣势是什么呢?《基督时报》对北京家庭教会的一位领袖张牧师此番个人采访让我们可见一斑。
中国家庭教会海外宣教的战略地位与深远意义?
张牧师表示:"首先,从圣经的角度来讲,宣教是大使命,每一间教会都应该积极的回应。第二、宣教也是教会存在的目的之一,有能力而不宣教的教会就失去存在的价值。第三、宣教也是蒙恩者对神救赎恩典的回报,我们从宣教士那里领受的救恩,也应当再传扬出去。"
其次,目前从整个世界教会的格局来看,中国教会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复兴,特别是当更多城市教会兴起,上帝预备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时,中国教会更应该开始学习宣教,执行普世教会共同的宣教使命。
最终,上帝也藉著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教会的宣教事工,从十七至十九世纪的英国、美国到二十世纪亚洲的几个国家,都证明了这一事实。现在中国社会的经济也发展了,这意味著中国教会承接宣教使命的时候来到了。
中国海外宣教处于什么时期,是幼年期,还是少年、中年期?这个事情的特点是什么?中国教会做海外宣教有何优势、劣势?
张牧师说到:"中国的海外宣教还处于幼年期。中国海外宣教的历史中,解放前老一辈的牧者如:倪柝声、计志文、宋尚节也都去过东南亚宣教,这是可能是因为中国跟东南亚比较近,所以去东南亚比宣教的人较多。但历史的原因造成解放后教会很难继续坚持下来,这就出现了中国教会宣教的断层。"
他继续说:"改革开放后虽然中国教会经历了复兴,但还没有能力涉足海外宣教,原因是:三自教会少有海外宣教的异像和负担;而家庭教会虽有宣教的异象却长期经受不同程度的限制;整体的来说教会虽然经历了复兴,但在宣教方面目前仍处在不成熟阶级。"
张牧师分析现在宣教的劣势:"现在虽然有部分的宣教士被差派出去,实践了宣教的异象,但我认为还是不具优势:首先,因为所差派的宣教士普遍的存在:1、文化水准 不高;2、神学装备不够;3、年龄比较小,没有社会经验;4、没有海外生活经验;5、国内教会的领袖也没有跨文化的宣教和生活经历等。"
"其次,国内教会的资源也不够;从人力资源来讲,城市教会有足够人才,但没有宣教的异象。农村教会有宣教的异象,却没有符合条件的人才。从经费资源来讲,城市教会经费好一点,但是目前城市教会的耗费很大,也是很难抽出宣教费;但农村教会经费上连自己的发展都很难维持,更拿不出宣教的经费来。"
张牧师也指出由于中国的政治环境限制,还不能成立较大的宣教差会,如果可以有宣教差会,那就可以藉著差会整合各种资源,一边训练宣教士,一边可从教会中募捐宣教经费,集众多教会的力量帮助差派宣教士,推动海外宣教就不是问题了。
他认同差传专家温德博士曾经说的:"神为普世人的救赎预备了两个团体,就是差会和教会。"差会、教会和他们所支持的宣教士,就形成了一个"差传铁三角"。我们要在主里面同心同工,把宣教士差到不同文化的群体中,领人归主。
张牧师分析目前中国教会宣教的七点优势分别有:
1、中国人多,中国教会的信徒多,将来愿意宣教的人肯定也多。
2、中国教会的很多牧者都有世界宣教的异象。
3、中国的经济近年发展的比较好,教会也会有更多的宣教经费,这样支持海外宣教就会更有能力。
4、中国在阿拉伯世界与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有一定的影响力,当国家的影响力大的时候,对方就会看得起中国人,宣教士出去办签证会比较方便,在当地也会得到尊重。
5、世界华人多,按照使徒时代保罗的宣教战略来看,宣教士首先可以进入华人当中为跳板,继而再进入当地人当中宣教。
6、中国教会的信徒都是从基层出来的,他们经历了贫穷、苦难,再去做宣教的时候不会有那种居高临下的气质,跟一些贫穷苦难的人接触,更容易对他们有同理心,容易做到道成肉身。使对方感到,我们不是怜悯他,而是认同他们,这样容易被接受。
7、移民宣教,就像当年保罗织帐棚一样,不是完全仰赖教会供给经济。最好是自己有一个职业,这样可以相应的解决身份问题,还可以解决生存问题。
中国教会在做海外宣教与其他国家华人教会如何更好的搭配?
虽然海外华人国籍不同,出身环境不同。但张牧师认同目前中国教会在海外宣教这一块,要与海外华人教会进行合作。他指出中国教会现在还不太能独立训练宣教士,就算差派出去了,在对宣教士的引导、探访方面很难作的好,这就需要国外的华人教会或合作的机构一同参与。
他说:"原本在宣教的事工上,应该是不分国内国外的,大家需要有共同的国度宣教异象。因此在宣教的事工上有更大的合作空间如:1、一同培养宣教士,海外有经验的老宣教士可以带国内年轻的宣教士,使他们在宣教的工场上更快成长。 2、可以一同差派宣教士,使被差派的宣教士看到教会的国度观。3、可以在经费上一同支援宣教士,使宣教士在经费上得到更多教会的支持,以致没有缺乏。4、 可以在探访宣教士上一同配搭,国外的教会的同工更方便出境到宣教的工场探访。5、也可以在宣教的策略上一同探讨,帮助找出适合中国教会的宣教士自己的宣教策略。这样海外华人教会的参与,会弥补国内教会在宣教事工上的缺陷。"
相关新闻:
福音出中国 家庭教会领袖谈海外宣教(下)
福音出中国 家庭教会领袖谈海外宣教(上)
李提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