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香港人赴台湾攻读医科,只身往非洲服侍爱滋病人,为的是向人分享从主而来的人生价值。
传教士史怀哲启发宣教
出生于香港的台湾屏东基督教医院院长余广亮自言年少时家境清贫,希望离开贫穷的环境,考入台湾高雄医学院,在那里启发了他的宣教心志。
"在高雄医院有一条路叫史怀哲大道,史怀哲就是去非洲行医的传教士。"余广亮非常羡慕史怀哲因是伟大的医生和传教士,他就立志成为一位医生。
2003年沙士疫病蔓延至台湾,那时候他刚好在医学院做麻醉科主任,收到999紧急消息,医院送来一个病人,但来不及救他,余广亮感到自己无能为力。
与此同时,他有两位老师也患癌症相继去世,他觉得如果可以重新再来不会过这种生活,他就思想将来走另一条路。
医疗宣教看到生命的价值
2002年他放下医院的职位与薪水,只身往非洲马拉威担任驻该地医疗团团长, 2004年在马拉威北部成立爱滋病治疗机构"彩虹门诊",开展初期很困难。
余广亮指,当地有传统巫师,当地人只看巫师治病,还说他们的药物有病毒吃了会死。虽然他受到恶意中伤感到很难过,但他与医疗团队意识到推行宣传和教育,并且兴建"孤儿照顾中心"训练当地医护人员。
余广亮认为成功的医疗宣教是培育当地人能够接班、自主自力,这一切都需要医院有效的管理。于是他与团队在医院研发一套指纹识别系统,有效追踪病者用药情况,"透过工程师的处理,把指纹变成一个看不出意义的数据,医院记录这个数据,并不存留指纹,也避开病人隐私的问题。"
余广亮跟团队就运用指纹管理病历。
经过四年半的服侍,医院医治超过5,300位爱滋病患者,直至2008年因政治因素马拉威与台湾断交,医疗团队被迫全部撤离。
医疗团队彻离 自筹款经营
他指,"医疗团队需要退出当地,但仍有5千多名爱滋病人等待诊疗。"于是余广亮积极奔走,顺利申请在当地成立非政府组织"国际路加组织",至今在当地仍拥有14个医疗点,持续进行医疗工作。
由于屏东基督教医院以非政府组织形式在该地继续进行医疗服侍,他就自己筹钱持续当地的医疗宣教事工。目前该医院与挪威路加国际组织合作推动爱滋病人治疗管理计划,并和马拉威卫生部签署合作备忘录,透过美国疾管局补助经费,让医疗服务能够扩大整合且被当地认可,包括投入公共卫生工作、合作研究计划、协助培训和教育。
余广亮认为,信仰在自己生命中占有很重要的角色,"信仰是需要和生活连结的,且在言行举止中呈现出来,还可以成为生命的支柱,乘载著我们度过难关。"
他表示,在医疗宣教过程也是靠著信仰,其他人眼中这些无比艰难的"给予",他做起来却感甘甜。
2016年12月台湾三立电视台举办"台湾真英雄"(Hero at Taiwan)选举,发掘在台湾土地上默默耕耘付出的小人物大精神,并选出三位人物,余广亮是其中一位,他因愿运用自己的恩赐,以及上帝赐给他的异象奉献毕生精力而获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