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怡長老親臨灣區分享「中國家庭教會公開化異象」

海外華人教會對神在中國家庭教會所做的工作有多少了解呢?下週一位來自國內著名家庭教會的領袖將會來到灣區分享見證,是一次難得的交流機會。

是次活動由山景城中國基督教會主辦。成都秋雨之福教會教導長老王怡將於6月26日晚上7時至9時來到教會以「中國家庭教會公開化異象」為主題進行分享見證,並有山景城中國基督教會主任劉同蘇牧師予以回應。

王怡原為四川大學法學院教員,是《南方週末》的最佳專欄作家,現任成都秋雨之福教會教導長老。成都秋雨之福教會持守家庭教會的立場和歸正信仰的立場,遵循長老會的教會治理模式,追隨以地方教會建造為中心、以此逐步推動家庭教會的公開化和合法化存在的異象。

2008年8月,秋雨之福教會以同工個人名義來租下成都市內的一下辦公室作為主日及周間聚會的場所。直至2009年6月,聚會開始受到政府人員的阻攔,禁止他們入內進行崇拜。後來,教會被迫在户外舉行露天禮拜,引起了海外維權組織及華人教會的高度關注。最終,秋雨之福教會決定自行籌集奉獻購物物業,並於同年8月成建堂,可説是家庭教會勇敢走向公開化、進入公共生活主流的先驅。今年,北京守望教會聚會多次遭政府人員幹擾之後,亦仿效了秋雨之福教會的做法,踏上建堂之路。

目前,推動家庭教會公開化的大部分是新興的城市家庭教會,其特點是會友多是知識分子、專業人士或白領一族,平均年紀亦較為年輕。去年11月,王怡與另一著名家庭教會領袖餘傑曾應香港學術機構及民間社團的邀請,在香港大學舉行了一系列講座,探討中國家庭教會公開化的趨勢。會上,他們指出,「近年來不少知名的公共知識分子都有基督教信仰,他們用個人信仰推進社會公義的同時,也以公共行動傳播宗教理念,促使家庭教會公開化成為必然」。

中國家庭教會近年來的驚人成長是不可置疑的現象,但由於國內針對宗教組織的法制尚未完善,這個羣體的出現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張力。本月8日,香港建道神學院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主辦了題為「改革開放後中國教會發展初探」的講座,講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榮休研究員段琦教授在會上表示:「家庭教會佔整體基督徒人口三分二,三自教會只佔三分一,實際上家庭教會的人數是超越三自教會。」她還説,內地學者估計,加入家庭教會約有四千五百萬至六千萬人,而三自教會的參加人數為二千萬人。

山景城中國基督教會誠邀所有關心國內家庭教會的弟兄姊妹出席這次難得的聚會,聽取國內家庭教會領袖王怡長老的親自分享見證。教會地址:75 East Dana Street, Mountain View, CA 94041;查詢電話:650- 964-1591。

相關新聞:
北京守望建堂路漫長 家庭教會聚會場所問題引關注(2010.05.27)
劉同蘇牧師回應對北京守望教會户外崇拜質疑之聲(2009.11.13)
餘傑與王怡香港大學談中國家庭教會公開化趨勢(2009.11.06)
秋雨之福教會奉獻新堂 自購物業祝福社會(2009.08.20)

  • 新基因工程技術誕「三人DNA嬰兒」用人類胚胎實驗引倫理爭議

    新基因工程技術誕「三人DNA嬰兒」用人類胚胎實驗引倫理爭議

    近日一項基因工程技術的新突破引起了科學家和基督教倫理方面的的擔憂。英國使用三人的DNA創造嬰兒以預防致命的遺傳性疾病,據悉過去五年內已有8名「三人DNA寶寶」出生——除父母DNA外,這些嬰兒身上還會有0.02%來自另一位女性的遺傳物質。

  • 可持續宣教研討會:「關係優先」成21世紀新模式

    「2025可持續宣教研討會」7月19日在香港揭幕。香港差傳聯會羅兆麟牧師指出華人教會半世紀宣教迷思:追求數字、各自為政,形成「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現象。他疾呼「關係」才是永續關鍵,強調大使命需以整全福音重建人神連結,翻轉傳統量化思維。

  • 全球華人宣教會議綫上舉行 聚焦21世紀門訓與契機

    第五屆全球華人宣教網絡會議於2025年7月6至12日舉行,今年以「華人教會的門訓與契機」為主題,涵蓋兒童與青少年事工、長者、聖經研讀、保羅書信、啟示錄及現代科技(如AI)等多個面向。會議由馬來西亞聖經神學院海外校友會所設立的「信望愛宣教動員中心」主辦,為自2021年以來連續第五屆舉辦的全球華人網絡宣教會議。

  • 被禁普林斯頓大學女子田徑賽 跨性別運動員興訟

    一名自認為女性的男性運動員,因被取消女子田徑賽的參賽機會,現正向普林斯頓大學及相關體育官員提出索賠。

  • 歐凱莉(1933–2025):教我如何研讀聖經的姊妹

    我很蒙福,從小每週都去教會。我幾乎不記得自己什麼時候開始知道挪亞、摩西、彼得、保羅這些名字的。聖經對我來説一直都不陌生。但如果你問我:「是誰教會你如何查考聖經的?」我毫不猶豫地會回答:歐凱莉(Kay Arth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