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肺炎延续大半年,美国受感染人数高居不下,政府实施多项防疫措施包括关闭教堂,疫情下北美华人小型教会 牧养模式有何转变?
多伦多伯大利浸信会牧师何伟生在正道福音神学院网站发文,探讨新冠疫情对北美华人 50人以下的小型教会冲击和转型。他指,疫情爆发之前部分教会人数和奉献已经下降多达 一半,冲击著中小型教会,今次疫情比当年沙士影响还要大。因而提出小型教会五个可行方向。
父母举行家庭崇拜
何伟生认为,「危机可能是转机,疫情中人心不安,人们更需要寻找人生的意义丶平安等,这正是传扬福音的机会。在封城日子,信徒不用被工作丶孩子学习丶社交等包围,更多时间参与祷告丶灵修丶查经。他鼓励教会推动父母举行家庭崇拜,重新取回牧养儿女的权柄和责。
网上崇拜发指引
他又指出,疫情期间教会改为网上直播或网上录音播放,慎防信徒成为旁观者、免费的观众,小型教会在疫情过后,人员和奉献的流失将会十分严重。何伟生以牧养的教会为例,建议教会举行网上崇拜聚会时,写一个网上崇拜指引给肢体,告诉大家这是分别为圣的时间,是属于上帝的时间,请大家要端庄出席,即使我在家也得穿戴整齐,这是敬畏神的表现;改变崇拜内容缩短整个崇拜时间。
人情味的关怀
还有从关爱牧养的角度出发突破牧养的难点,何伟生建议:"教会可以建立关系网络,牧师牧养领䄂同工,同工牧养小组长,小组牧养组员,让教会建立有关系的网络。送圣餐,每周联络一次了解牧养对象的需要,了解网络崇拜丶聚会的效果,收集代祷的讯息等,让冰冷的网路聚会,回到有人情味的世界里。"
家庭单位牧养
在北美华人教会以往用分龄、语言牧养,疫情下不以年龄或言语来区分。可以家庭作为牧养的对象,整个家庭一起崇拜,父母成为家庭的小组长,儿童丶青少年的牧养工作就能解决。
跨语言牧养
另外,建立教牧的跨语言牧养,何伟生表示,儿童丶青少年的同工需要与成人的崇拜同一设计和合作,在同一个崇拜让家长成为儿童丶青少年牧者的同工牧养孩子;成人牧者牧养父母让他们成为好牧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