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韓釋和平 脱北者水路漂大米聖經援同胞

兩韓釋和平 脱北者水路漂大米聖經援同胞
兩韓釋和平 脱北者水路漂大米聖經援同胞

兩韓首腦週二(18日)舉行第三次會談,外界寄以期望和談能解除戰爭威脅。對於北韓國內的宗教自由,國際人權組織呼籲基督徒為朝鮮人民迫切禱告,亦有脱北者對同胞的救援仍不曾停止。

人權組織:禱告解救北韓信徒

一向關注人權和宗教自由的國際組織「敞開的門」(Open Door)創辦人安得烈弟兄(Brother Andrew)曾指,禱告是讓受逼迫的北韓信徒得到解救的開始,每天屈膝百次禱告,向神祈求那些顛覆世界的事,就能發出極大的力量。

他呼籲信徒堅持、勇敢和迫切地求神賜北韓完全有宗教自由,使北韓教會得到迅速復興,並且請記念在北韓孤立無援、遭受極端逼迫的弟兄姊妹,因他們極其渴望有敬拜的自由。

水路漂大米成功到朝鮮

有脱北者未忘同胞,一直以來透過其帶領的人權協會通過漂流瓶向朝鮮人輸送物資及《聖經》。

韓國朝鮮難民人權協會主席金永華自2016年4月以來,透過其組織以創新的方法成功將60噸大米通過水路送到饑寒交迫的朝鮮人手中。其方法是將大米及其他物資放入瓶子,讓瓶子順著水流漂到北方的祖國。

金永華表示,該創新的米瓶運輸,源自他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於朝鮮軍隊服役時,看到洪水時節,有韓國的支援物品隨著洪水漂過來,受到這現象的啟發,他在逃出朝鮮並在韓國南部定居後就開始研究水流輸送,著手通過該方式向朝鮮人民輸送瓶裝食物和資訊資源。

他又指,其機構最初是通過氣球向朝鮮境內投送藥物和食品,但漂流米瓶能更有效到達人羣的方式,尤其對於內陸省份的人民,因為他們與外界更加隔絕。

金永華説,他知道米瓶能達到北韓,因為在輸送過程中海上員警通過雷達追蹤到它們的蹤跡。他的組織通過一些非官方管道確認九成多的瓶子到達目的地,常常被漁民和漁船收到。

脱北者生活艱難仍念同胞

金永華表示,瓶子裡裝有大米,當地人可在市場上出售或自吃以供養家人,還有美元也插在裡面,在朝鮮是非常有價值的,因相當於一名朝鮮工人50天或接近兩個月的工錢。

他説:「朝鮮家庭會將瓶裝大米做粥,以增加份量盡最大限度使用這些米。而這些大米通常是由其他成功逃離朝鮮的脱北者提供的,他們記得曾在那裡忍受饑餓。在韓國不同地區的教會及個人也幫助提供這些資源。」

金永華坦言,其實脱北者的日子也過得很艱難,提供大米實在不容易,他承認每月只能輸送兩次米瓶。

不過他認為,「朝鮮同胞在盼望等待收到從南方漂過來的米瓶,我們不能讓他們失望,我們想把他們的急需送來。」

瓶子藏聖經詩歌傳佳音

瓶子裡面除了大米與美金,更重要還裝有U盤。金永華指,裡面存有新約聖經、讚美詩、韓國電視劇、醫學和有關外部世界的資訊,一些瓶子裡還裝有防水包裝的聖經。

金永華解釋説,「U盤裡有詩篇和讚美詩,希望人們能開始頌唱,這將更有效地將資訊通過口傳。」

他指,金正恩領導的是一個遍滿集中營的國家,數十萬民眾受到關押拘禁,其中許多是基督徒。現時金永華與其協會已幫助數千名脱北者在韓國和其他國家定居,並持續密切關注仍留在朝鮮的人。

  • 特朗普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 他説了什麼?

    特朗普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 他説了什麼?

    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16日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他在致辭中強調耶穌基督的受死與復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並呼籲國家恢復信仰的精神。他也表達了對宗教自由、家庭價值和教育改革的堅定支持,強調政府應保護基督徒免受迫害。晚宴現場有多位宗教領袖出席,包括葛福臨和保拉·懷特。

  • 首獲政府批准 華人神學院意大利取景拍攝《基督教在羅馬》

    華人基督徒在意大利開設的首間神學院、意大利華人神學院(Italian Chinese Theological Seminary,下稱意神)推出大型聖經歷史地理探索影片《基督教在羅馬》,深入羅馬十九處最具歷史價值景點,揭開基督教源流。

  • 緬因州學校刻意隱瞞家長助13歲女孩「性別轉換」

    近日緬因州一位母親起訴了女兒就讀的學校,原因是學校刻意隱瞞她女兒性別焦慮的情況,並採取行動推動她進行性別認同的「社會過渡」。

  • 2025聖經公會報告:美國各世代都更多男性閲讀《聖經》

    根據美國聖經公會(American Bible Society)發布的2025年《聖經現況》(State of the Bible)報告,美國閲讀聖經的人數在經歷多年下滑後,今年再次出現顯著增長,與2024年相比,多了將近1,000萬人投入讀經。此外男性各每一個世代的聖經使用度都有明顯提升。

  • LGBTQ合法將轉化社會意識形態 英國律師促教會警醒

    基督徒關懷差會和基督教法律中心的創辦人、英國律師安德利亞·威廉姆斯(Andrea Williams)向南韓基督徒分析了LGBT合法化對英國社會所帶來意識形態的改變,並所造成的災難性影響,警示基督徒警醒以待,不能掉以輕心。其言論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