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除俱乐部心态 北美教会华人事工复兴有望

北美教会撇除俱乐部心态 华人事工复兴有望
北美教会撇除俱乐部心态 华人事工复兴有望

北美于上世纪60、70年代兴起港台留学潮,80、90年代港台移民潮,该地华人快速上升,华人教会亦快速地成长,时至今天,信徒人数下降,教会萎缩,原因何在?是否与华入留美有关?

根据皮尤调查公司(Pew Research Center)于2013年公布题为"美国亚裔崛起"(The Rise of Asian Americans)的报告,在美国的亚裔人口约有1700万,华人约400万,占美国亚裔人口约23%。甚至在本世纪近20年,中国留学潮依然强劲。大批年轻中国留学生赴美读书,许多为10多20岁的年轻人。

洛杉矶台福基督教会牧师董家骅在《举目》杂志发文,认为北美华人教会老化的原因,在于两大点。

教会资源分配伤脑筋

董家骅指,现时北美华人教会的信二代为土生土长,以英文为母语。教会若要按照语言服侍会友,崇拜至少要分成两堂,即华语崇拜和英语崇拜。由于教会多是中小型,资源有限,若要发展年轻人事工便要做出抉择,优先发展英语青年事工,还是华语学生事工?

除了虑事工发展的先后,教会未来的发展与交棒亦举步为艰。正道神学院老师林慈敏更用"中餐厅"比喻北美华人教会的困境:"华人到美国辛苦经营中餐馆,生意兴隆一时。年老时想把店交给自己孩子,可惜孩子在美国长大,嫌店面破旧经营理念过时,若把店交给店里长大的小伙子,他们只想在老店中增加新元素。那么,交给自己孩子全面翻新店面,还是交给在店里帮忙的小伙子,在既有的基础上稍加创新,留存原本的中餐味?"

华语学生事工高风险低回报

董家骅指,投入华语学生事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源,但无法保证吸引学生来到教会,因学生流动性高,毕业后较大可能回国或搬到其他地区。另方面,华语学生事工高风险、低回报,北美华人教会没有积极向每年几十万中国来美留学生传福音。

董家骅称:"这反映出人性的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承认和面对自己的自我中心,在上帝面前寻求祂的带领。"

他更指出教会的弊端,在于牧者长执视自己为教会老板、公司经理,"他们不再关注教会外需要福音的人,只在意自己的亲朋好友是否留在这『俱乐部』,对上帝的使命漠不关心。"

教会委身事主以天国为重

董家骅认为,教会不是营利为目的公司,应学效耶稣邀请门徒"来跟从我",把自己完全交托给主,朝著永恒的国度前进。

"教会是移动中的群体。需要『心意更新而变化』,面对文化的改变,我们不能用『福音是千古不变的』一句话带过,却无视环境的转变。"

他总结而言:"不论是香港、台湾、大陆、美国的文化,都不等同于上帝国度的文化。耶稣基督不但是道成肉身进入文化中,同时也批判文化,指出文化的有限和破碎,把人指向上帝终末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