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卫城文化中心主办、香港第十六届夫妻节于11月14日在尖沙咀文化中心露天广场举行。夫妻节推动人吴振智牧师在证道环节藉犹太人的传统婚礼习俗文化,讲解了基督及犹太传统婚盟中的四个内涵,邀请在场已婚者、未婚者契入基督与教会的婚盟中。
从提亲至成婚— 聘你永远归我为妻
犹太人的传统里由父亲为儿子选择妻子。父亲会差遣家中最忠心的仆人为儿子挑选新妇。当一位适婚男子看中一位女子时,他会先告诉父亲,然后由男方的父亲向女方的父亲提亲。女方同意后,准新郎的父亲会带著儿子去新娘家提亲。新郎会预备婚约让新娘签字,并付大笔聘礼,表明男方对新娘的爱,肯定和看重新娘的价值。
吴振智牧师解释,耶稣基督为祂的新妇钉十架而死,所流的宝血就是我们的赎价,从罪恶的世界里将人买赎回来。在先知何西阿的时代,神表明心迹说:"我必聘你永远归我为妻,以仁义、公平、慈爱、怜悯聘你归我。"(何西阿书2章19节) 在神心目中就是要得著一个妻子—— 不是一个人,乃是一班神特选的子民—— 祂的百姓、祂所爱的儿女、祂所救赎回来的罪人,是一个团体。
"以仁义、公平、慈爱、怜悯聘你归我,也以诚实聘你归我,你就必认识我耶和华。"(何西阿书2章19至20节) ,说明神是以祂的属性—— 仁义、公平、慈爱、 怜悯、信实来作聘礼,将我们聘为妻。吴牧师说:"这段婚姻关系代表了祂的公义、圣洁、慈爱和怜悯的。这是神在永恒里,从起初就有的心意。"
三杯酒—从委身、亲密到确立夫妻关系
他解释,犹太婚礼礼仪一些习俗细节亦深有喻意。第一世纪犹太人的订婚已相当于今天正式的婚礼,具有法律效力。马太福音记载"祂母亲马利亚已经许配了约瑟,还没有迎娶,马利亚就从圣灵怀了孕",因此虽然还未迎娶,但法律上约瑟和马利亚已经是夫妻了。
在订婚的筵席上新人要喝三杯酒。第一杯酒表明女方愿意下嫁,双方彼此服侍,进入委身关系。第二杯表明双方彼此相知,进入亲密友谊关系。订婚筵席的最后的第三杯酒,表明男女双方彼此拥有对方,并得以继承产业。与前两杯酒不同的是,第三杯是由新郎倒给新娘,新人单独喝,表达正式的求婚。当新娘接受了这杯酒后,夫妻关系就正式确立,不再有反悔余地。
迎娶的"那日"只有父知道
虽然在法律上已经是夫妻,然而他们暂时还不能住在一起。迎娶的日子大约是订婚一年以后,新郎会在这段期间回父家预备未来的居所。迎娶的确实日子由新郎父亲决定,而且只有他才知道,其他人并不会知道。因此新娘必须先预备好衣服和嫁妆,等候新郎突然来迎接的"那一天"。到了迎娶那日,新郎的父亲才会通知新郎。新郎会吹响号角,到新娘家中迎娶她。
《圣经》中著名的"十个童女的比喻"就是根据此背景而来的。新郎和他的朋友一起护送新娘到新郎家,新娘的朋友则会沿途等待加入他们的行列。到达新郎的家时,他们会进去参加婚礼。婚礼通常在傍晚举行,所以等待新娘和新郎的人会提灯。如果新娘及其仆人未有预备好是一件很丢脸的事。
"但那日子,那时辰,没有人知道,连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独父知道。"(马太福音24章36节)
"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那里,叫你们也在那里。"(约翰福音14章2至3节)
明白了犹太婚礼文化后,我们不难明白耶稣最后的晚餐中对门徒说话。耶稣再来的日子只有天父知道,而在此以前,就像订婚后新郎要为新娘预备新家一样,耶稣也是去为我们预备地方。
最后的晚餐:基督与教会缔结婚约
耶稣说:"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约翰福音13章7节) 耶稣的犹太人门徒当时没有完全清楚主耶稣所作的,他们以后还是明白了最后的晚餐原来是"神和人的订婚",是基督与教会缔结婚约及神圣结合。
吴振智牧师认为,《新约》即婚约,耶稣救赎我们的目的不单单是让我们罪得赦免,与神和好,得著永生而已。更重要的是,耶稣用重价买赎我们回来归祂自己,教会已经许配给基督。教会应儆醒主耶稣再来,作神圣洁的新妇。当犹太人看到这几段经文,是完全理解个中意义,因为福音书内婚庆的描述与犹太文化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