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色列人的律例蕴含著传统的智慧,由交友、投资、持家以至对宇宙人生的观察,涵盖日常生活不同层面。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教授赖品超在崇基学院礼拜堂证道,以箴言3章1至12节讲论"智慧的传承"呼吁教会教导下一代敬畏上帝。
赖品超指出,敬畏上帝包括四方面:"对诫命法则"、"对待别人"、"对神"、"面对人生境遇"。
慈爱诚实传下代
在"对诫命法则"赖品超表示,箴言3章1至2节反复出现"我的"意指教导者将个人的智慧、经验"传"给下一代(我儿),是为了他的好处,期望"长久的日子、生命的年岁与平安"加给他。
至于"对待别人",赖品超认为,待人以 慈爱及诚实不单刻在心中,更是挂在颈上(3节),而且不可离身,为的是提醒自己也是要让人看见。慈爱及诚实都是美德,在上帝面前蒙恩宠有聪明(4节)。
他指出,在弱肉强食的世界,"忠忠直直终需乞食"的思想侵入了人的心,渐变得做人要学识语言"伪术"懂得欺骗才是聪明,但今天他出卖朋朋友,明天他也会被出卖,如果对人没有慈爱,别人也如此待我们。
赖品超表示,慈爱包含宽恕,"据与博奕论有关的囚徒困境的研究,最能建立长远合作的最佳策略是『宽大的一报还一报』,就是先对别人好,别人正面回应,自己也正面回应,如果别人背叛,不一定立即报复,而是偶然一次宽恕。该种策略正是诚实加上内含宽恕的慈爱。"
专心仰赖神逆境自省
对神要专心仰赖和信靠,在一切所行的事上认定神(5、6节),赖品超说:"不论教会生活属灵的事、私事或公事都要倚靠神。还要远离恶事,不少吸毒的人以为意志力坚强不易上瘾;犯法的人觉得自己很聪明不易被抓到,但最佳的预防是远离恶事,越远越好。"
赖品超又指,要尊荣神,奉献财物和一切初熟的土产,仓房必充满有余(9、10节)。"经文不是说,越多奉献、越多回报、越有钱,也不是说奉献的人有钱过不奉献的人。只说尊荣神的、奉献给神的人,也可以有丰足无忧的人生。"
面对人生境遇时不要轻看上帝的管教,正如父亲责备所喜爱的儿子,这人就得智慧聪明便为有福(12、13节)。赖品超指,"神的管教责备出于爱,视逆境为上帝的管教不必怀疑神的爱,更不必马上便怨天尤人,反而更多自省是否自己也出了问题。"
教会传承人生价值的智慧
对于教会怎样将敬畏神的智慧传承下去?赖品超表示,教会要出于"关顾"的动机,时下的轻人对于别人的关怀是否真心会很敏感,教会亦切勿以父母的口吻去"教训"更不是"虎妈式"来严控。
同时,他指,在传承甚么内容也很重要,"专业知识或技能很快会过时不再适用,而人生的态度与价值可以是一生受用,可能传承更久。"
最后,赖品超总结所罗门所要传承的智慧,不是教人如何独裁统治,而是教大多数的人如何敬畏上帝,以诚实及慈爱待人使人领受仁义、公平、正直的训诲,他并愿这种智慧的传承能够造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