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印尼災區12天(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 救助部主任的分享)

「這麼貼近回教徒而彼此表達高度的善意與感恩,真是很大的恩典」
以下是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 救助部主任曹聖和在印尼12天的分享:

12/26南亞地震海嘯發生後,因著基督教救助協會與印尼當地華人教會長期合作關係,加上這幾年在台灣的救助經驗,隨即於28日飛往棉蘭,配搭「印尼華人基督教會服務中心」,展開12天的救助服務。

救援行動難上加難
26日的嘯災對印尼人而言絕對是空前的,根本難以因應。亞齊省癱瘓,其中死亡4萬多人的美拉務鎮,至今救災進展仍然緩慢。隨著難民潮擠爆機場,亞齊教會同工很快在機場展開災民服務,提供飲水與乾糧,並協助聯繫親人與災民的安置。

印尼基督教界的整體救災行動從幾個積極的教會投入展開。萬榮的教會很快徵召三十多位醫生攜帶幾百公斤藥品趕赴棉蘭。然而當地政府的官僚系統與慢好幾拍的行政效率,令救災行動多所延宕。如果再加上海上、路上、空中運輸的癱瘓,還有叛軍的實質威脅,更令印尼的救援行動難上加難!

救災迄今(2005/1/12),各國部隊進入亞齊所做的,仍是搶通主要幹道及清運腐屍(單單大亞齊即已掩埋了75000具)。小巷道與房舍內部仍無力清理,已經部份供電,但沒有乾淨的水源,通訊必須以衞星電話聯繫。網路雖通,但斷斷續續,且只有撥接的速度,讓救援行動因面臨極大困境而牛步化,令人心急且無奈。

一路倉皇逃到棉蘭

目前印尼眾教會將在亞齊衞理公會設立大亞齊服務站。我們自台灣帶去的大型淨水器械成為提供乾淨水源的重要設備,使教會清掃動作更有果效。幾天前教會清理前面小廣場,挖掘出22具死亡超過十天的腐屍,加上教會內部共將近30具屍體,如此場景,對現場救助同工而言真是很大的壓力,何況當地尚未有防疫的消毒動作出現,因此,要求神格外保守當地牧者與同工的身心。

美拉務鎮是另一個重災區,目前我們只能聽到概略的報告—80%的人罹難!這真是令人悲痛,我們從當地逃出的牧者口中亦得到證實!他們一路倉皇逃到棉蘭,如同我們自台東經台北到墾丁的距離;沿途步行、搭車、步行、搭車……,所見慘狀與災情,令她們身心俱疲!目前教會已把救助據點往前推進到沿線上的一個機場(BLAM PI DI),將展開更進一步的救助行動。

請給我們蛋和鹹魚

國際的焦點都在大亞齊,所有物資、醫藥、人力…..,也全都往亞齊機場集結,然而週遭受到海嘯影響的鄉鎮一洛斯馬威、美倫、溪基力的災情仍持續擴散著,只因當地有叛軍活動,導致救援團隊多不採陸路行動,致使當地後援短缺。我們在沿路勘災與慰問災民時,最常聽到的反應是:「請給我們蛋和鹹魚,還有醫藥。」

從美倫到亞齊約台北到台中的距離,但沿路有超過30個難民營,大多由軍方控管,少數由當地清真寺協助。如果要有任何資源與人力提供,必須透過保守的政府與軍方管道方能進入,這是提供資源者最難突破的困境。

透過當地教會同工的連結,救協與嘉義基督教醫院組成的醫療團終於在1月5日順利進到美倫難民營,進行醫療義診。同時也進入當地最大醫院會診自亞齊逃出的傷患,得知當地缺乏的物資與急需的藥品,使我們在救援行動上,建置一條明確可行的通路,也切實幫助到需要的災民。總計四天中前來義診的超過600人。

願神以憐憫為念

在美倫災民收容中心的服事,是一極美的經歷。這麼貼近回教徒而彼此表達高度的善意與感恩,真是很大的恩典。問著受災的居民:「往後的日子怎麼辦?」「我們倚靠阿拉,未來就交給他來帶領!」這是當地一位不願進難民營、正整理損毀房舍時的回教徒的回應!看這她堅定的神情,我不能多説什麼!只有心中禱祈:「願神以憐憫為念!」

帶著單純的關懷進入

這幾天在印尼媒體上一直重覆著印尼在哭泣的哀歌:「上帝啊!是我們做錯了什麼?你為什麼要如此待我們……」,深具回教曲風的音樂聽了令人斷腸;不斷聽著悲哀的故事,讓我不由得思念著家人、思念著同工、思念台灣。

一位年紀與我相近的回教男子,和我閒話家常,跟我談起他的三個孩子,我也和他談及我那兩個寶貝兒女。我們談開了,雖然語言上溝通不易,但旁邊的孩子積極加入試著替我們解釋,談著談著,他把我的手拉過去,從他手上拔出戒指,套進我的手指上。我心中悸動著這樣的相遇,順手回贈慣用的筆。同工戲笑著説:「明天你再去,他就要把女兒嫁給你了!」但是我知道我們團隊帶著單純的關懷進到他們中間,令他受到鼓舞與感動,所以才要交我這個「異教徒」朋友!因為災難發生一週了,我們竟是第一支進到美倫災區的醫療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