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的农历新年定于2月16日,还有1个月便迎来新春。在喜庆的节日里,国内有基督徒反对过传统的节日,而成为信徒与非信徒之间的张力。
有牧者指出,很多基督徒从件初开始每月抵制各种节日,包括圣诞及新年的节日。据他分析原因有三。
传统节日的起源和礼俗存在很多异教元素
中国并非基督教影响深入的国家,而且人们长时期没有听过福音。有基督徒认为节日的起源带有异教色彩,礼俗上也颇多是基督教禁止的活动,诸如拜偶像、交鬼、占卜等等。因此在很多弟兄姊妹看来,传统节日都是异教的,如果参与就是拜偶像,是严重违背教义的行为。
但教会的牧者认为,很多传统节日除了外在的礼俗,内涵与信仰并不矛盾的。例如春节、中秋节都是强调家人共聚团圆;清明节重视追思先人;端午节侧重于缅怀先贤;重阳节是敬老。这些内在价值不但与信仰没有冲突,甚至是值得发扬光大的。
随著社会的发展,迷信的色彩已逐步褪去,仅保留外在形式。例如春节吃团年饭;清明节提倡文明扫墓,赛龙舟也成为单纯的体育活动等。
此外,在传统节假日里,国内很多人都选择探访亲友、外出旅游等活动,与其他节假日无异。因此,基督徒完全没有必要排斥传统节日,可以跟全国民众一道欢度佳节。
传统节日存在一些恶习
中国人是爱热闹的民族,每当节日到来时,总会举行各种娱乐活动。但有些活动存在著娱乐过度,醉酒荒宴,聚众赌博等等恶习,甚至由此引发打架斗殴事件,给欢快的节日蒙上阴影。有些弟兄姊妹看到节日里的种种恶习,感觉与信仰有违,于是反对过节。
有牧者指出,虽然存在著各种各样的恶习,但这些东西本身就违背了传统节日的内在价值,岂可本末倒置因此而反对过节呢?面对节日里的恶习,基督徒不是去抵制节日,而是按照合宜的方式过节,不参与这些活动。如果有可能,也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做点移风易俗的工作,还传统节日以本来面目。
传统文化意识淡薄
由于种种原因,二十世纪后五十年,传统文化一直处于社会的边缘地位。导致很多国人的传统文化意识淡薄。好几代人都是在红色经典、外国文学甚至日美动漫(主要是80、90年代)的文化影响下成长,没有太深的传统文化元素。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缺乏对传统节日的深厚感情(春节除外),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节期。而基督徒除了信仰因素,几代人对传统节日的淡薄,造成反对节日的重要原因。
但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国家开始意识到复兴传统文化的价值,传统节日得到重视,不仅有些成为法定节日,学者和媒体也在不断宣传相关资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传统节日将会迎来新的生机,得到大众的广泛认可。
牧者总结而言,弟兄姊妹反对传统节日,只会加剧信徒与非信徒之间的矛盾,从而影响到福音的传播。基督徒需要做的是,如何在传统节日里,为神发光做盐,荣神益人,作美好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