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凤岗倡中国建立有"基督教底色"的"公民宗教"

1
美国普渡大学杨凤岗教授。(图:中国宗教与社会空间研究网)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基督教在中国社会中处于起步阶段。同时教会、信仰与社会、政治制度之间应当建立怎么样的关系也处在探索阶段。

普渡大学学者杨凤岗讲授以"美国立国的宗教基础"为题,对基督教在未来的中国政治制度中可扮演的角色作出探讨。

首先对于"基督徒怎么看待政治制度"这一棘手的问题,杨凤岗教授解释,政治是事关公共利益的事务,因为有人群就有社会,有社会就有政治,有政治就要有权力,因此"政治"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而政治制度就是关于如何分配和使用权力的安排。但他认为,政治制度不能局限于权力分配,需要有信仰作为基础。例如在美国采用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制。而三权分立的观点来自基督教信仰中对罪的认知,每个人都有罪性,遇到诱惑时难免犯罪。因此需要权力间的互相分离,彼此制衡,以避免权力过分集中。

美国在权力运作程式上,是个综合政治体制,基督教对形成这一政治制度有著积极作用。他解释,美国的综合政治体制包括了狭义的民主决议制、代议共和制、总统独裁制。而基督教会的权力制度有三种基本形态:一是主教制(episcopalism),二是长老制(presbyterianism),三是会众制(congregationalism),分别在基督教中形成了主教总裁制、长老代议制和会众决议制。后来教会内的权力分配和行使的实践,为社会政治领域提供了范本和经验。从而不同类型的教会成为了美国民主共和总统制的社会基础。

基督教在多元化的中国社会中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以美国的经验反观中国,杨教授认为,基督教对于中国社会能够作出什么贡献是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近年来在城市新兴家庭教会众发展较快的改革宗神学强调积极入世,力行改造世界,并且认为当代基督徒在面对这个问题时不应持盲目乐观的信心,反之在现实环境中也不要盲目悲观。

中国现代社会和美国立国时期的社会因素有所不同。他认为在中国,基督教的发展应当意识到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多元宗教"和"多元文化并存"才是现在中国社会的现实,宗教一元垄断的局面不复存在。

虽然基督教对美国立国时期政治制度的影响模式在中国虽不能"复制",但美国也曾面临过宗教要走向多元化的问题。杨教授指出了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事实:在20世纪后半时期,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等基督教外的其他宗教进入美国,也在信仰、组织、会众等方面日益趋近主流。因此,美国的灵魂、价值观念、文化认同虽然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但基本色调依然是犹太基督文化。迄今为止这依然是个事实,而且意义深远。

杨凤岗教授指出,在中国多元并存有可能导致后现代的相对主义,并有可能导致社会的分崩离析和经常性的暴力冲突。事实上去年来在中国也的确曾发生过多起宗教极端案件,例如新疆大毛拉被刺杀,昆明、广州等发生令人后怕的恐暴案。但他认为不得不思考的是,因著有信仰的需求,多元化的问题并不是消极禁止和打压宗教就可以解决的。

杨凤岗教授建言,走出这种后现代困境的途径在于建立宪政法治,在社会基层实践民主共和总裁,同时树立公民宗教。他解释说,"公民宗教"不是宗派宗教,而是公民社会中公共生活的神圣维度。例如美国的公民宗教以基督教为底色,但不等同于基督教。

他又指出,中国若建构未来社会的公民宗教无可避免地需要以儒学或儒教为底色,因为儒家文化在中国历经千年,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价值取向,甚至可以说已经成了挥之不去的文化基因。但是亦同时需要基督教为底色,因为回避不了的是基督教在中国和华人中正在迅猛传播这一现实。

杨凤岗教授说:"面对我们所特有的历史和现实,我认为,没有儒学对于基督教的主动吸收,没有华人基督徒的主动参与,未来中国社会的公民宗教是不可能的。"

因此在中国多元化的现状下,基督教要中国社会公民宗教的建立中发挥其影响力,不单是宣扬宗教要发挥积极作用,也需要有宗教政策的自由、需要社会对基督教的正确认知并行政部门对基督教政策的拓宽,宗教法治等途径使基督教能有空间自由参与公民宗教的树立等。

  • 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持續下降,僅三成認為牧師誠實守信

    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持續下降,僅三成認為牧師誠實守信

    根據蓋洛普最新調查,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度再創新低,僅有30%的美國成年人認為牧師擁有非常高的誠實和道德標準。儘管如此,牧師仍然位列23個受調查職業的前半段,排名第10。護士(79%)、小學教師(61%)是美國人高度評價的職業;電視記者、國會議員及說客被認為是誠實和道德標準最低的職業。

  • 美國最高法院因國家安全問題裁定支持TikTok禁令

    美國最高法院於1月17日已裁定支持TikTok在美禁令。這意味著社羣媒體平台TikTok敗訴,從本週日(1月19日)起,TikTok的應用軟件將在美國下架。

  • 讀書推薦:基督徒父母必讀的《在孩子成為青少年之前,我希望知道的事》

    隨著孩子進入青春期,許多父母發現,與孩子的關系和溝通方式變得更加復雜。加里·查普曼博士(Dr. Gary Chapman)的《在孩子成為青少年之前,我希望知道的事》(Things I wish I’d Known Before My Child Became a Teenager)為基督徒父母提供了一份寶貴的指南,幫助他們以愛心和智慧引導孩子走過這一階段。

  • 2025年值得背誦的12節勉勵經文

    新年的開始常讓人反思內心,並尋找能幫助自己保持自律或實現目標的方式。與其只關注個人目標和規劃,何不試著將目光轉向神早已為我們提供的寶貴工具——聖經,用它來引導我們前行?與其牢記那些可能被遺忘的新年計劃,不如記住12節聖經經文,每個月背誦一節,作為2025年的屬靈指南。

  • 和睦事工案例分享:職場疲倦者如何在信仰中尋求力量與平衡

    在現代職場中,繁忙的工作節奏和復雜的人際關系常讓人倍感壓力。近期在「愛與衝突和睦事工」的《和睦下午茶》節目中,一位參與者以「疲倦的人」署名,傾訴了她的職場經歷:高強度工作、缺乏認可、不公平待遇,以及如何在信仰中尋求力量與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