禤浩榮博士評跨性別政策的「迷思」

1
1

同性戀潮流席捲全球,革命性地衝擊人們對自然一男一女的婚姻觀念,同時也悄然地開始了對傳統性別觀念發出挑戰。曾在香港牧會十年、現為加拿大温哥華列治文門諾會平安堂傳道的禤浩榮博士近日撰文,對所謂的「性別頻譜」或「跨性別政策」提出反思,並強調教養子女如何「出污泥而不染」是今日基督徒的一大挑戰。

上帝創造的心意

舊約中《十誡》及其他律例典章當中有不少關乎飲食的條例,有人把這些歸因於當時處境或宗教的理由。禤浩榮博士認為,這些條例正是反映了上帝的創造心意和啟示,表達出「分別」(Separation)及「獨特性」(Distinctiveness)的意涵。

他指出「分別」是上帝創世的一大特點,不單只是在飲食條例上,從七天的創造中就可看一班,乃至希伯來人也是從萬民中被分別出來;然而創造秩序中的種種「分別」若被破壞,世界就會大亂而歸於消滅,古代洪水便是一例,世界又回到了之前的「空虛混沌」景況。當時挪亞所處的世代特徵正是「關係複雜混亂曖昧」,相反只有方舟仍保有「分別」的特性。

眾多「分別」的條例中,除了讓以色列人與別國別民作出分別外,也讓他們從遵守「不太嚴重的分別」,去防範自己去觸犯「更嚴重的分別」,以免違反了上帝的創造原則,其中《申命記》22章5節就強調「男人就當似個男人,女人就當似個女人」。

禤博士又説,所謂「男不男女不女的」——即把男人變成「女人般的男人」,或女人變成「男人般的女人」的話,就沒有了「真正的男人」,也沒有了「真正的女人」。

沒有「性別頻譜」,只有「性別混亂」

現今社會的混亂情況不僅是北美乃至全世界,在傳統婚姻觀念遭受衝擊後,有「人權」人士更順勢要顛覆自然的性別觀念,提出有「生理性別」(Biological Sex)和「性向身份」(Gender Identity)的概念,前者一般是天生的,後者卻可以是後天的,甚至按個人喜好選擇而定的。總之是要將「性向」變成不固定、可以左搖右擺的。

這樣的情況下除了催生了「中性洗手間」或「跨性別政策」的問題,他們更創造出「性別頻譜」(Gender Spectrum)的觀念 灌輸幼童在「純男」與「純女」之間,不單有著半男半女的可能性,更有著其他種種可能性,如「四分一男性」、「五分一女性」等等,而這比例是可隨歲月或環境而轉變的;其中更容許無法肯定自己性別的學生可「自由選擇性別」,隨意進入男或女洗手間,並且因法律的特權,連校長或教師們不能幹預他們,而家長亦不一定知道。

《聖經》中神造萬物是清清楚楚的,各俱獨特性,各從其類,而祂造男造女,亦是清楚界分的,不存在所謂的「性別頻譜」、「偏向女性的男人、「偏向男性的女人」等。 他説,在這性別混淆的世界,無疑必是個「天下大亂」的世界。這種種不單混淆了「男與女」原本清楚的獨特性與分別性,更為社會帶來無邊的混亂,其實就是嚴重破壞了上帝的創造法則,破壞了自然應有的界限。

禤博士擔心一旦傳統婚姻概念或傳統性別概念被推倒之後,緊接的可能推翻是「數目」上的規限,諸如婚姻可以是一男四女,三女一男,二男三男,一女三女等,甚至會出現人類與動物的無限「可能」,禍患無窮。

教養兒童的關鍵仍是家教

最後,禤博士坦言現今的情況是十分悲觀,社會的潮流以至法例,有太多時候會被一些「大聲」的「小數」所決定或影響著,高舉「人權」二字而令常理顛倒,令真理不彰,甚至令下一代危機重重。他語重深長地説,未來「性別」問題的發展實不容樂觀。

作為基督徒,他認為教養兒童最重要的仍是家教。自小將真理教導兒女,令他們從小認識聖經真理、學習尊重創造主及祂設定的創造法則,才是較穩妥的事,並讓他們曉得,任何破壞上帝創造法則的事,都會帶來混亂與災難。如何幫助子女在避無可避的污泥環境中不受玷污,與歪理曲理悖理絕緣,絕對是今日基督徒的一大挑戰。

  • 宣教環境巨變,國際夥伴如何繼續與中國教會同行?

    宣教環境巨變,國際夥伴如何繼續與中國教會同行?

    隨著中國宣教的黃金時代逐漸遠去,事工的動態正在發生劇變。外籍工人被迫離開,當地教會面臨日益加劇的打壓。在這樣的環境下,國際信徒羣體如何繼續支持並與親愛的中國弟兄姊妹同行?最近的一次旅程讓我深刻思考一種新的夥伴模式,以及神如何繼續傾注祂的愛,並在中國開展祂的工作。

  • 特朗普政府簽署法令 禁止男跨女參與女子運動

    美國當前總統特朗普於2月5日簽署行政命令,正式禁止生理男性以女性身份參加女子運動。

  • 2025全球差傳數據出爐:亞洲未得之民最多 宣教資源分配不均

    香港差傳事工聯會近日發佈《2025全球差傳數據》。針對全球差傳現狀及未來趨勢進行四項觀察,發現全球只有3%宣教士被派往未得之民地區,而教會用於差傳的奉獻亦不足一成。

  • 為什麼這麼多超大型教會似乎存在腐敗?

    近年來,超大型教會(Megachurches)成為了輿論關注的焦點。坦白説,其中一些批評是完全有道理的。在許多人看來,這些教會更像是運作成熟的商業機構,而不是單純的敬拜場所——它們擁有龐大的預算、華麗的佈道製作,有時甚至是牧師家族成員充斥教會薪資名單。正因如此,人們常常會問:「超大型教會是否腐敗?」 這是一個合理的問題,值得深入探討。

  • 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呼籲推動貿易外交手段 改善中國宗教自由狀況

    在2025年2月4日舉行的國際宗教自由峯會(IRF Summit)上,關於如何通過結合貿易與人權議題,改善國際宗教自由狀況的討論成為一場分會的重點。這場分會討論了美國如何利用外交手段和貿易槓桿,推動包括中國在內的「特別關注國」(CPC),改善宗教自由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