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影音使团天使心学院举办为期两天的"香港幸福小组教牧研习会"进入最后一天,承接昨日台湾福气教会堂主任杨锡儒牧师讲解教会与门徒的使命,今天(20日)的课程主要集中在推动幸福小组的实务运作,会中坐无虚席并在感恩与掌声之中圆满结束。
幸福小组推动青少年策略
该教会的冯珮牧师分享在幸福小组推动青少年发展时指,让青少年加入教会是重要的,继而建立他们成为门徒并实践布道教会就能持续发展。
冯牧师提醒会众不要以为青少年较年轻就对他们加以"围堵性管理",一切的事都不愿他们参与,他们有无限潜能与发展空间,因此教会培养的重点是引导他们履行大使命。属灵长辈要成为他们学效的榜样,同时青少年在实践布道过程中、分享见证时,都能从中检视自己的灵命、建立属灵品格、与神建立关系,信仰生命由此全面提升,甚至能影响同侪,成为向慕道朋友布道的好时机。
冯牧师分享一个案指,一位中学生被邀请参与幸福小组,期间他感受到组员的关怀,使他愿意在三次聚会后调整兼职时间,出席小组后也参与青少年崇拜。而在他身上更大的转变是与父亲关系复和方能促膝长谈,最后父子两人都受洗,就如《圣经》使徒行传16章31节所言:"当信主耶稣,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
致力戒赌事工的宣道会基荫堂主任、基荫家庭服务中心总干事萧如发牧师于会中亦表示,对幸福小组推动青少年的概念很认同,认为传福音是我们的生命,并指传福音已不是停留在过去的方式,而是要活在世代中活泼进到人的生命。
为慕道者提名祷告
幸福小组组长刘颖捷则分享在小组内以祷告得著灵魂,她于2014年4月首次担任组长,三年后组员增至50人,秘诀在于常为慕道者提名祷告。
她强调祷告是打胜仗的首要工作,每次预备新一期的幸福小组,先与同工为三方面祷告,包括慕道者能出席每周聚会、慕道者聚会后均要决志受洗、慕道者将来都要成为同工,因著不断的祷告,每期的幸福小组完结后均有10多人受洗。
要是在带领小组上遇到困难时,刘颖捷提醒自己:"定睛在神身上,以永恒的眼光看困境;虽然也有软弱的时候,但因著祷告就愈能经历神的作为。"
她指,让更多灵魂得救才是生命中最有意义的战役,并以《圣经》提摩太前书6章12节:"你要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持定永生;你为此被召,也在许多见证人面前已经作了那美好的见证。"作总结勉励会众。
幸福门训系统四阶段
至于"幸福门训系统"则由刘进展牧师介绍,他指该系统的目的是塑造门徒生命,使他们成为承担耶稣大使命事工的人。门训系统以宣教为主轴,是一个为期两年的系统,核心是由幸福小组开始启动,从"布道"开始至"门徒学校"再到"幸福大学"。门徒要经历四个阶段的课程,不只是课堂式而是生活化的训练,培养良好的属灵习惯和价值观。
刘牧师解释每个阶段的要点指,第一阶段是为期10周的"门徒学校(上)",目的是了解基督徒基本生活,参与主日聚会和小组聚会,并按恩赐服侍教会。
第二阶段是12周的"门徒学校(下)",建立一个能明确上帝呼召并认定基督主权,并且顺服及直奔异象的门徒,以成为传福音的工人及幸福小组的领袖。
刘牧师继续指,第三阶段是14周的"幸福大学(上)",让学员能明白使万民作门徒的普世宣教异象,使他们委身幸福小组的事工建立小组长成为领袖。
第四阶段是14周的"幸福大学(下)",巩固门徒宣教的概念后让学员能做设立另外小组长的再生产工人为训练。
刘牧师指出,藉著幸福门训系统建立宣教的文化,同时是每一个门徒都要做幸福小组的布道策略,以"再生产"为终极目标的养成系统,以致教会能落实栽培门徒的异象,为教会带来动力进而带动教会复兴。
台湾福气教会成立于1999年,初期会友200人去年初增至约2千人,2011年起在教会推行"幸福小组",塑造门徒传福音的心志,建立有果效的传福音方法及系统使门徒得人如得鱼。去年教会开设552个幸福小组1040人受洗。同年11月,杨锡儒牧师于台湾中坜举行研讨会吸引80间教会2千多人参与,爆发一场跨宗派传福音的幸福运动。
今年7月24至26日亦将会举行"2018幸福小组国际研习会",地点在台湾高雄巨蛋。
影音使团为香港推动"2018幸福小组国际研习会"的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