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學者指基督信仰有助中國經濟發展

跨入二十一世紀的10年,中國基督教興起的地方正是經濟增長最蓬勃的省份。
跨入二十一世紀的10年,中國基督教興起的地方正是經濟增長最蓬勃的省份。

有説中國基督教興起的地方正是經濟增長最蓬勃的省份。中國大陸新近一篇學術論文證實了這個論點,基督信仰對經濟成長有著顯著的幫助,這正與上個世紀初社會學家韋伯的經典著作《資本主義與新教倫理》同出一轍。

儘管中國大陸是世界最大的「無神論」國家,事實上國內信仰的人口僅次於印度,為全球第二大,擁有大量基督宗教、伊斯蘭教與佛教信徒。此前更有學者楊鳳崗更預估2030年中國大陸將成基督徒人口最多的國家。

中國天津南開大學與中國人民大學的學者王羣勇等人在最新一期的《中國經濟回顧》期刊的論文,根據2001-11十年間十一個省份的經濟成長數據,發現佔全國人口僅5.1%的基督徒成立了16.8%的宗教團體或機構,比例高於佔全國人口21.9%和18.2%的道教民間信仰和佛教團體。而這些基督教組織正是促進了蓬勃的經濟活動,從商品、勞務、人事,到教會與信仰提供的人際安全網對經濟倍增有著無形的幫助。

王羣勇與另一名研究者林新宇又指,「不特別尊崇賺取財富」的基督教社會倫理,重視「全人」的發展,加上認為人必須向上帝與其他信徒負責,從而帶來了守法與理性的投資習慣,抑制了從事不正當的交易等犯法或賭徒行為。

宗教自由與事務基金會(Religious Freedom and Business Foundation)創辦人布萊恩‧格林姆表示,過去中國經濟得以高速成長,得力於當局快速地解除管制,如果希望經濟奇蹟持續數十年,唯一辦法就是「解除宗教相關的打壓」。

然而,温州教堂被強拆事件正是地方政府打壓基督徒的典型例子。對此他説:「中國政府刻意打壓基督信仰是不符合其發展經濟的初衷。」

格林姆認為上述的論述是中國學界對「建造一個更透明化的經濟體,以長程來説,提供一個更完善的政策」的冀望。他也強調,宗教自由不僅與經濟發展相關,更可為國家帶來和平。

  • 宣教環境巨變,國際夥伴如何繼續與中國教會同行?

    宣教環境巨變,國際夥伴如何繼續與中國教會同行?

    隨著中國宣教的黃金時代逐漸遠去,事工的動態正在發生劇變。外籍工人被迫離開,當地教會面臨日益加劇的打壓。在這樣的環境下,國際信徒羣體如何繼續支持並與親愛的中國弟兄姊妹同行?最近的一次旅程讓我深刻思考一種新的夥伴模式,以及神如何繼續傾注祂的愛,並在中國開展祂的工作。

  • 特朗普政府簽署法令 禁止男跨女參與女子運動

    美國當前總統特朗普於2月5日簽署行政命令,正式禁止生理男性以女性身份參加女子運動。

  • 2025全球差傳數據出爐:亞洲未得之民最多 宣教資源分配不均

    香港差傳事工聯會近日發佈《2025全球差傳數據》。針對全球差傳現狀及未來趨勢進行四項觀察,發現全球只有3%宣教士被派往未得之民地區,而教會用於差傳的奉獻亦不足一成。

  • 為什麼這麼多超大型教會似乎存在腐敗?

    近年來,超大型教會(Megachurches)成為了輿論關注的焦點。坦白説,其中一些批評是完全有道理的。在許多人看來,這些教會更像是運作成熟的商業機構,而不是單純的敬拜場所——它們擁有龐大的預算、華麗的佈道製作,有時甚至是牧師家族成員充斥教會薪資名單。正因如此,人們常常會問:「超大型教會是否腐敗?」 這是一個合理的問題,值得深入探討。

  • 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呼籲推動貿易外交手段 改善中國宗教自由狀況

    在2025年2月4日舉行的國際宗教自由峯會(IRF Summit)上,關於如何通過結合貿易與人權議題,改善國際宗教自由狀況的討論成為一場分會的重點。這場分會討論了美國如何利用外交手段和貿易槓桿,推動包括中國在內的「特別關注國」(CPC),改善宗教自由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