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本中文圣经:马礼逊《神天圣书》面世200年](/media/cache/img/3/27/32720sh_847w_483h_1x_1y.jpg)
第一位来华宣教士马礼逊翻译的《神天圣书》于1823年面世,今年为200周年,给华人信仰团体带来第一本中文圣经,其历史和影响力不可忽视。今天耳熟能详的"天国"、"弟兄"、"福音"、"使徒"等词汇都是来自马礼逊译本,让我们一同回顾其源起和历史。
马礼逊(Robert Morrison)是1782年至1834年间活跃的英国伦敦宣道会宣教士,也是第一位从西方来华的基督教新教宣教士、中国基督教的先驱和奠基者。1807年1月8日,25岁的马礼逊在伦敦一所苏格兰教会,与另外两位准备前往印度的宣教士一起被按立为牧师。
他在日记中写下在庄严时刻的心愿:"这是一个我终身难忘的日子!今晚我庄严地被按立为牧师,准备到异教徒中去传福音……愿圣灵把我的传道工作分别为圣,愿今晚我所领受的告诫能铭刻于心中。我愿舍弃一切,背起十字架,全心全意紧紧跟随基督。"
三个星期后,1807年1月28日,马礼逊肩负著宣教使命,启程前往中国,并且进行圣经翻译工作,《神天圣书》被认为是华人接触基督教的重要历程。
《神天圣书》(另称马礼逊文理译本)是马礼逊翻译的中文圣经,也是第一本、同时也是有史以来最古老的中文圣经,在华文圣经翻译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马礼逊参考了巴设译本,于1810年翻译完《使徒行传》,1811年与1812年相继翻译《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1813年翻译完成《新约》,并于1814年出版。
随后,他与第二位来华的基督教宣教士米怜合作,展开《旧约全书》的翻译。怜翻译申命记、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列王记、历代记、以斯贴记、尼米希记、约伯记等,马礼逊进行校阅,因此该译本亦称为"马礼逊米怜译本"。在英国圣经公会委托下,1823年在马来西亚麻六甲将全部《圣经》以《神天圣书》之名出版,全书共分21卷。
马礼逊的翻译本为最早期的中文圣经,而且翻译严谨、贴切,后来被大部分人使用,往后的中文圣经译本也建于其基础之上,例如今天耳熟能详的"天国"、"弟兄"、"福音"、"使徒"等词汇都是来自马礼逊译本。
为庆祝马礼逊翻译《神天圣书》问世200周年,英国及海外圣经公会、《今日基督教》将呈现一系列文字和影音内容,探讨中文圣经的起源、历史,研讨它在华人信仰团体中的现状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