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是学生开学季节,学生、教职员和家长都进入忙碌的家校生活,子女成绩再次成为父母关注点。资深教育工作者、现任家庭辅导中心辅导员杨国坚在近日的商福午餐会分享教儿育女的心得,强调父母的支持是子女学习的动力。
儿子高"lQ"女儿高"EQ"
曾是"Band 1"中学副校长,三十多年教学、十多年辅导经验的杨国坚分享在令人紧张拼搏的教育制度下,父母如何让子女做一个快乐的孩子。
杨国坚称,他有两个子女,大儿子很聪明记忆力好学习能力高,不用怎么努力读书成绩都名列前茅。但小女儿则相反,患有学习迟缓及学习障碍症,尤其是英文科成绩很差,拼英文词汇很吃力。
杨国坚曾经想过转送女儿读特殊学校,以免她在学校既辛苦又常遭受挫败感。不过女儿却不怕艰难继续尽力学习。杨国坚笑言,上帝赐大儿子高"lQ"、小女儿高"EQ"。
子女有得"拣"学习成动力
杨国坚提醒父母,要是接纳及支持子女就会带给他们学的动力,自愿努力上进,父母会感到安慰的不是子女依附听从自己,而是让他们有得"拣"。
他表示,青年人渴望寻找自我身份的认同,父母同时引导他们寻觅到上帝,让他们知道自己拥有甚么才能,上帝怎样使用他们的才能,从而让他们在主里肯定自己、有归属感和创造力,信仰上站立得稳,这就是给他们的"选择"。
杨国坚指,因著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他的女儿坚持在他任教的中学就读至中七毕业,在校内是活跃的学生,参与多个学校的校队,经常代表学校出赛及获奖,以她在中五会考成绩不但可以返回自己中学升读中六,而且只差1分就可以被大学拔尖去了。
今天杨国坚的女儿已28岁,拥有学士及硕士学位,她还是潜水教练及树艺师,现于跨国集团环保公司任职管理层,与各国专家共事,经常要用她当年最弱的英文代表公司到世界各地演说。
杨国坚表示,父母要按上帝的话教导子女走当行的路,就是到老也不偏离,上帝给予孩子的恩赐并不是按父母对子女的标准和期望而定,不是单要子女乖巧听话听明伶俐。